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宣传
基层动态

黄陶勒盖煤炭公司:超燃“大课堂”开课啦!快上车,一起闯!

作者: 赵紫旭   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05日

11月2日,走进黄陶勒盖煤炭公司,一个个年轻的身影在岗位上忙碌穿梭,有的在集控室紧盯屏幕调度参数,有的在井下一线手持仪器测绘,有的在化工车间专注排查故障。这些独当一面的年轻人,无一不是经过该公司轮岗交流实训营的系统化培育,从“职场新人”快速蜕变为能扛事、善攻坚的岗位骨干。

他们的快速成长,关键并非时间的简单累积,更在于一套能够有效点燃内驱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进取”的培养模式。 正如火爆全网的音乐老师尹老师用“互动式教学”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唱”,该公司也深谙此道,通过搭建“比学赶超”的竞技舞台和持续“充电”的赋能机制,成功激发了青年“争先进、学技能”的内生动力,书写着人才与企业同频共振的生动故事。

匠心打造“实训营”

“比起热闹的热点,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培训才更有生命力。”该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张京京介绍,他们组织的宣传研习班每一环节都紧扣“实用”二字,全程围绕“会写、会拍、会传、会讲”的宣传核心能力,充分锻炼宣传人员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让大家带着“真本事”回到宣传岗位。

(黄陶勒盖煤炭公司宣传工作者进行采访)

通过前期的选岗竞聘,19名优秀大学生脱颖而出,被录取至党群、防冲管理、培训中心等专业部室。其中,有5名选择党政机关业务口的大学生,被统一分配到党群工作部宣传业务口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沉浸式”锤炼。他们依托公司“1223”工作模式中的“三位一体”培育机制成长,先参与短视频剪辑、H5制作等,再跟着资深导师,深入井下综采工作面、化工车间采风,挖掘一线鲜活素材。

截至目前,他们累计产出新闻稿40余篇、电视新闻4篇,其中3篇深度报道被《大众日报》《闪电新闻》等省级媒体采用,策划的各类作品通过故事化的表达,在员工群引发热议,推动2项一线创新成果宣传到上级公司,这种“以战代训”的模式,让年轻人快速完成从“小白”到“行家里手”的转变。

精准淬炼“硬功夫”

实训营聚焦“精准”二字,将靶向训练融入日常实战,推动青年员工从“技能学习者”稳步迈向“岗位攻坚者”。在宣传战线,新干事王力琼深入一线采写的《产洗销“握指成拳”聚力降本增效》宣传报道,不仅被《山东能源报》刊发,更以真实案例点燃全员干事创业热情,采掘、洗选、机电等十余个部门迅速响应,对照报道中的优化思路梳理脉络完善“全流程成本管控清单”20余项,掀起“找漏洞、提妙招、降损耗”的攻坚热潮,凝聚起“攻坚四季度、决胜收官战”的全员决心。

(黄陶勒盖煤炭公司开展综掘机技术比武)

针对新入职高校毕业生“理论强、实操弱”的普遍特点,该公司为其量身打造“导师带教+分阶段轮岗”的精准培养路径,助力“校园新人”快速蜕变为“岗位能手”。今年入职的全体新入职高校毕业生均签订“师徒协议”,由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担任导师,不仅手把手传授现场实操技能,更结合生产实际讲解设备原理与安全要领。在为期三个月的实训期内,学员需依次完成“安全筑基—轮岗认知—专业深耕—岗位攻坚”四个阶段的学习任务,每个阶段均设有“理论考核+实操达标”双重评估,确保每一项技能都学得扎实、用得顺手。

这场技能的淬炼,最终汇聚成推动企业发展的“精准动能”。截至10月底,今年入职的高校毕业生中,都已通过阶段性考核,开始主动承担基础工作;他们参与的12项精益提案中,6项已落地实施,累计创造直接效益3万余元,成为四季度攻坚的“青春增量”。

搭建成长“快车道”

人才蔚起,企业方兴。该公司深谙此道,在常态化技能研习班之外,公司构建了“轮岗实训、技术比武、岗位竞聘”三位一体的技能提升机制,正如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王建海所言:“以赛促学、以赛促训,才能让工匠精神在青年中扎根”。

(黄陶勒盖煤炭公司优秀高校毕业生与团旗合影)

这套环环相扣的机制,为青年员工搭建起一个从学习、实践到晋升的完整闭环。轮岗实训打破了岗位壁垒,近一年来已有40余人参与跨部门轮岗,平均轮岗时长3个月,覆盖生产一线、经营部室等多个核心领域,85%的青年反馈“通过轮岗掌握了2到3项跨岗位技能”;技术比武则提供了真刀真枪的竞技舞台,参与青年达50余人次,其中65%的参与者实操技能评分较赛前提升20%以上;而最终的岗位竞聘,为脱颖而出者打开广阔天地,目前已有6名通过竞聘的青年,成功走上工区副队长、技术主管、技术员等关键岗位。

在这里,技能是成就个人价值的“通行证”,奋斗是定义美好未来的“金钥匙”。未来,该公司将以这套培育选拔机制为抓手,持续选拔优秀大学生充实中层管理梯队、核心技术岗位,让“凭能力竞岗、靠实绩晋升”的价值导向,贯穿青年从入职适应到岗位攻坚的每一个成长阶段,真正实现“人岗相适、才尽其用、人尽其才”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