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大兴学习之风

大兴学习之风征文 | 聚力创新 聚焦转型 激活发展新动能

 发布日期: 2022年04月28日   来源: 西北矿业有限公司

黄陶勒盖煤炭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  苏守玉

近期认真研究学习了《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坚持带着问题学、结合工作学、联系思想学,吃透文章实质、把握核心要义,结合公司当前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实际,细致思考研究,感触很深、收获颇多。


学习中的几点收获


(一)对企业家精神有了新认识。从1911年到1980年,贝尔实验室在近7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均能体现出企业家精神具有独特的个人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模式的抽象表达,其特征就是“有冒险倾向”,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人格特征。企业家在其精神的鼓励下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起着关键性保障作用,企业家精神通过企业家自身保障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

(二)对创新本质有了新认知。早年,青霉菌是一种有害细菌,而不是一种资源,直到20世纪20年代,伦敦的一名医生——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这种“有害细菌”就是细菌学家苦苦寻找的细菌杀手,从此青霉菌成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可以看出,创新赋予资源一种新的能力,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三)对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之间关系有了新理解。在谈到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之间的关系时,德鲁克先生认为企业家等于创新者。很多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是判断企业家的唯一标准,企业的规模大小并不是创新与企业家的障碍,在市场环境恶劣、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任何企业都要获得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确保企业能够高质量“活下来”。


学习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新必须基于知识。基于知识的创新是企业家精神中的“超级明星”。创新者聪明才智往往高于一般人,且创新领域涉足单一。爱迪生的创新才能卓尔不群,但所有发明仅限于电学领域;纽约花旗银行是金融领域的创新者,但也不能在零售业或医疗保健等领域创新。创新不仅需要才干、独特性和个人风格,更需要勤奋、毅力和承诺,打破思想禁锢、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

(二)创新必须立足长处。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想要成为成功的创新者,必须要多看、多问、多听,主动拥抱变化、专注机遇,在众多机遇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切实做到创新机遇与思想相互“吻合”,发挥自身知识掌握实力和工作能力长处,持之以恒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工作中,达到创新初定目标。

(三)创新必须联系市场。创新是经济与社会生活双重作用的结果。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企业竞争愈发激烈,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求得生存、获得发展,必须要以市场为中心和导向,以创造新需求、提高满意度为宗旨,根据客户的需求做出合理的创新,及时推陈出新,创造价值、提升效益。因此,创新必须与市场紧密相连。


坚持工学结合、行知合一


(一)完善创新管理机制。围绕创新成果的产生与应用,重点抓好创新课题立项、分工负责与实施、成果考核与评价、创新奖励与分配、科研投入与支出、技术装备与保障、职工成长与成才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全流程、全覆盖的全员创新增效制度体系,层层分解创新任务指标,逐级签订责任“军令状”,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限,实行项目化管理、节点式督导、市场化收购,力争项目数量和创效水平同比翻一番。

(二)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创新驱动工作,必须要有科学完善的创新载体。整合用好现有研究所(室)和创新工作室等资源,围绕智能化装备、灾害治理、节能环保等领域组建创新联盟,聚人、聚智、聚财、聚力,加强协同创新。持续强化“两栖”思维,在平台建设上,既立足于内部创新要素整合,又着眼于外部创新资源开发,借脑借智借力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对接,建立起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缩短攻关周期,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三)建设创新人才队伍。人才是创新的“CPU”,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紧紧围绕创新链布局人才链,建立“财富+荣誉+关爱”的多维人才激励机制、“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项目”的集成人才使用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持续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尤其是智能化建设方面,拿着“放大镜”,全方位了解“学员”的个性特点,做好“伯乐”,辨识“骏马”,及时发现人才、合理提拔人才,建设一支一流的智能化运维团队。

(四)持续深化智能化建设。立足建设“四型矿井”目标,继续以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系统化为导向,持续推进各大生产系统优化升级,全面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引领型智能化矿山。紧抓综采装备和开采技术智能化升级改造不放松,提升采煤装备在复杂环境下的自适应、自调节能力,提高开采效率;研究井下5G高效、高可靠性组网技术,试点建设5G+智能采煤和掘进应用场景;研究建设煤矿重大灾害监测与预警平台,实现危险源、危险场景的智能分析、预测、预警。

(五)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成功的创新,就是1%创新加上99%的推广应用。建立更加有效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切实由重鉴定、重评奖转到重转化、重应用、重推广上来,使创新成果尽快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和竞争力。建立统筹协调的创新成果推广机制,对已经在实践中得到验证的创新成果,加快推广应用步伐,形成技术资源、创新成果互通共享的良好局面。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全力开启精准创新“主引擎”,以星火燎原之势,加快创新驱动前进步伐,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推动“科技兴企、精益强企”战略扎实落地,书写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