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生产技术部聚焦山东能源集团及矿业公司工作主题,找准定位,理清思路,在智慧矿山建设、掘进提效、重点工程推进等各项工作上全面发力,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路线图,采取挂图作战,实现“稳中有序、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澎湃动能。
定制度 稳基础
筑牢技术根基,增强安全保障。生产技术部制定印发《顶板管理规定》《矿井辅助运输安全管理规定》《生产矿井设计规程措施的编制审批和贯彻执行办法》及《设计规程图纸考核评比办法》等10余项制度规定,明确重点工作,制定各级责任清单,把工作责任逐项分解落实到矿业公司部门、部室,压实各级责任。
督促各矿井单位每月开展顶板专项排查,严格矿压观测分析,强化重点区域支护措施。制定支护设计标准,提高支护设计水平,组织各矿井编制完成“一矿一策”支护设计,并完成审查,形成支护图册。
截至目前,已累计在亭南煤业、正通煤业等多个矿井单位实施《复杂条件下采掘工作面矿压规范化监测、分析与学习平台研发项目》,在双欣矿业实施《多煤层软岩淋水巷道锚固结构劣化失效机理及分源防控关键技术》验证采掘工作面支护能力,进一步优化支护方式和支护参数。
抓智能 保安全
“滴……”随着一声明亮的提示音,在邵寨煤业地面控制中心通过“一键启动”,井下2502采煤工作面的采煤机、刮板运输机及液压支架先后运转,开始进行智能化采煤。
生产技术部认真落实“两优三减”工作部署,大力推进智能化建设项目落地,加快建设实效实用的符合各矿井单位自身特色的智能化矿山。目前各矿井正常运行的智能化采煤工作面9个,实现了自动跟机、采煤机自动截割、两端头三角煤自动截割等基础功能实现常态化运行,自动跟机率达到85%以上。
其中,巴彦高勒煤矿33104面实现了三机一架智能协同控制和调面大小斜刀自动截割,取得了智能采煤工作面智能化功能的重大突破。邵寨煤业持续对较薄煤层智能化工作面系统升级和改造,实现采煤机与液压支架防碰撞,转载机、自移机尾与超前架组联合自动迁移等功能。
“只要在地面按下启动键,工作面采煤机就能自动进行运行,割出来的煤源源不断被运到地面煤仓,现在的工作条件以前做梦也不会想到。”邵寨煤业综采工区生产班班长韩宏波高兴地说。
上装备 提效率
良好的生产秩序,离不开先进装备。从面上引导,为基层服务,双欣矿业积极研发智能辅助运输项目,通过为车辆安装“四超”检测系统,实现防疲劳驾驶功能和路径偏移功能。亭南煤业利用3个月的时间,实现了电机车、无轨胶轮车精准定位、集中调度,主要运输路口设置红绿信号灯闭锁,确保了行车安全。正通煤业完成了KJ915无轨胶轮车智能辅助运输系统的安装,构建物料管理平台,实现远程控制轨道道岔、地面调度监控等功能。
4月23日,在五举煤业+500轨道石门大巷,综掘工区区长陈成利脸上挂满了笑容。自从引进了首套智能掘锚一体以来,单班、单日掘进记录不断被打破,屡次刷新建矿以来最高纪录。“有了这个‘大家伙’,我们掘进作业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掘锚一体机真不愧是掘进生产的‘利器’。”陈成利说。
装备升级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助推器”。生产技术部积极落实山东能源集团有关装备升级文件精神,持续引进先进装备,生产效率逐步提高。邵寨煤业通过优化较薄煤层支架设计,确定了采高1.3米至2米支架选型,为实现较薄煤层精益开采奠定基础。从亭南调拨190架ZF10000kN支架到大恒煤业,安装大恒首个300米面长智能工作面,实现设备利用最大化。
水煤公司采掘工作面投入使用3台DQ35/0.5型气动单轨吊运输,解决迎头用料难、运料时间长等问题。永明煤矿引进风动单轨吊2部,实现井下2部柴油单轨吊、4部风动单轨吊了的“2+4”连续运输模式,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面对新任务、新挑战,西北矿业公司生产技术部人心思进、干劲倍增,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巩固生产态势,筑牢安全基础,推进项目建设,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