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鉴定、维修、组装、试验……手法熟练,一气呵成。在西北矿业黄陶勒盖煤炭公司巴彦高勒煤矿千米井下的智能综采工作面,一位年轻帅气的小伙正检修采煤机喷雾装置,工作熟练程度让人佩服。他就是山东能源集团2019年度劳动模范、综采二队机电副队长王新。

今年36岁的王新2005年参加工作,2016年从山东转战到巴彦高勒煤矿。时任维修班班长的王新与十几名工友从岱庄煤矿来到巴彦高勒煤矿,刚下车就懵了,家乡的花已盛开而矿门口还结着冰,仿佛从春天“穿越”到了冬天。出行也不方便,到最近的县城要70公里,多名工友打了退堂鼓。
“我不走,我是‘煤三代’,得继续扎根在这里。”王新说,爷爷、父亲都是矿工,一家三代对煤矿感情深厚。选择坚守容易,难适工作和生活却很难,井下工作环境、设备和操作系统都是新的,各类棘手问题接踵而至,但王新偏不服软,硬是靠自己的努力抗过了“三关”。
第一关留人难。工友思想波动,他就每天下班后跟在他们身后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最终把5名想打包走人的同事留了下来。人留住了,操作设备又成了第二道“拦路虎”,通过协商,他邀请厂家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授课,自制模型教具带领全班查图纸、看资料,维修班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第三关维修效率提升难。为此,他提出规范维修流程,按照机械、电气、液压等故障类型分类统计、写实记录。不久,一套综采工作面检修制度呈现在众人面前,区队领导和员工连连称赞。

过了“三关”就事事顺利了吗?当然不是,迎接他的是一个接一个挑战。一次,采煤机摇臂三轴断裂,破损严重,常用维修工具无法拆卸,连续攻坚24小时,毫无进展。蛮干不行!王新沉下心来,根据现场实际,画图纸制作了一把“异形”工具,完成了采煤机抢修。自此,开启了王新在综采设备技改、创新方面的探索之路。
2019年5月份,王新外出学习归来后提出了提高采煤机滑靴使用寿命技改课题。经过调研,虽然有了对滑靴进行加厚处理的创新思路,但是加厚多少的精准度却不好掌握。那段时间,王新一有时间就蹲点写实,记录滑靴使用情况数据近600页,半年时间经过4次反复试验,终于确定最佳厚度,一举延长滑靴使用寿命3倍,年节省维修费用230余万元。
尝到技改的甜头,王新大展拳脚,先后完成采煤与充填协调作业控制技术、充填工作面福伊特电控系统延时启动改造、超前支架加装抬底油缸等30余项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创效超千万元。

作为一个“煤三代”,每次休假返岗前,父亲对他说过最多的话就是安全,王新也一直谨记父亲的嘱托,始终把抓好安全当作第一要务。他制定日常、冬季、夏季三套设备隐患排查制度,实行“一人一机”包保,落实设备巡检、维护、保养多项责任,按照“谁包保,谁负责”原则,将隐患问题责任到人。同时,不定期组织现场隐患排查会,分析现场安全风险管控重点和人机物法环作业全过程,加强安全监督和隐患整改复查工作,为安全生产提供了基础保障。
关关难过关关过,事事用心事事成。多年来,王新顽强拼搏,智勇时刻在线,成为新时代矿工“逐梦战队”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