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正通煤业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该中心主任孙允干指着屏幕上的生产运行系统向笔者介绍:“过去检修常挤占生产时间,如今我们把它作为一种‘生产性投资’。”
为充分挖掘主井提升系统潜力,该公司通过科学调整作业时间,将每日3小时的固定检修窗口设在18点至21点的用电高峰时段,从而在电价更低的平段和谷段全力提升煤炭产量。

图为正通煤业检修提升系统
在煤炭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正通煤业通过实施一套融合精细化管理与系统性优化的“组合拳”,对内“优化时序”、巧妙错峰,对外“优化电价”、主动协商,在主井提升、皮带运输、选煤洗选等关键环节同步实现了提效与降本。
为充分释放主井提升系统潜力,该公司科学调整作业时间,优化仓储管理策略,保持井下煤仓和矸石仓处于中低仓位运行,有效避免因满仓导致的生产中断,保障了煤炭提升流程的连续高效运转。

图为正通煤业井下皮带运行
面对复杂的皮带运输网络,他们采取灵活的分时段检修策略,做到“精准施策”。据该公司机电副总工程师李强介绍,他们把主煤流皮带平日的检修安排在17点至19点的峰段,而在用电紧张的夏、冬两季,则进一步调整至19点至21点的尖峰电价时段,以避开高电价运行。主矸石流皮带的检修则安排在18点至20点的尖峰时段,有效降低了高电价时段的电费支出。
选煤厂的运行与主井提升紧密衔接,由于集中提升易导致地面煤仓短时间内满载,因此,该公司组织提升、洗选、运销等部门召开协调会,系统优化运行节奏。“必须打破各自为战的局面,找到系统运行的最佳平衡点。地面原煤仓就是我们的关键调节资源。”机电副总经理孟德龙说。他们通过利用地面原煤仓的调节能力,将选煤厂检修安排在18点至21点的峰段,在主井提升期间,选煤厂全力洗选,降低地面原煤仓仓位,待主井恢复生产后,利用原煤仓作为缓冲,实现2小时“避峰”运行,有效减低高峰用电负荷。

图为正通煤业洗煤厂
在内部精细调控的同时,正通煤业也积极争取外部政策支持,经过与属地售电公司多轮沟通,该公司于今年8月成功达成新电价协议,平段基础电价由原来的每千瓦时0.3715元下调至0.34元。负责交谈的负责人孟德龙表示:“我们用电稳定、负荷管理科学,这为争取更优电价提供了支撑。”尽管每度电仅下调了0.0315元,但预计全年还能节约电费约70余万元,形成一笔可观的收入。
据统计,前三季度,该公司通过一系列避峰填谷措施已累计节约电费900余万元。
通过环环相扣的精细化管理举措,正通煤业不仅保障了主要生产设备的高效连续运转,更在成本管控上取得实质性突破,这套“内外兼修”的成本效率管控模式,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