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鄂尔多斯,天高云淡,寒意初显,而在黄陶勒盖煤炭公司,却另有一番热火朝天。高耸的井架巍然屹立,提升机源源不断地将“乌金”运往地面,机器的轰鸣声奏响了攻坚冲刺的奋进乐章。决战四季度的冲锋号,已然嘹亮吹响!
稳安全磐石 护航攻坚
走进黄陶勒盖煤炭公司巴彦高勒煤矿井下巷道,各类安全标识清晰醒目,员工们身着整齐工装,严格按规程操作。“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是绝对不能触碰的红线和底线。”这是该公司上下最深刻的共识。
坚持重心下移、靠前指挥,该公司构建起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全员参与安全包保的安全生产管理新体系。“《特殊时期安全包保办法》是我们以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主线,主动应对当前政治敏感期和年底特殊期的关键手段,各级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保障安全生产局面持续稳定向好。”在近日召开的安全生产会上,该公司安全监察部部长杨德胜严肃表示。这番话背后,折射出黄陶勒盖煤炭公司扎实的安全管理行动。

图为黄陶勒盖煤炭公司开展消防演练
他们围绕地面生产系统、原煤运输线等地点的消防、动气、用火、登高等关键环节开展安全大检查,实行问题整改“查后查”闭环管理机制,重复性隐患复发率同比下降25%。建立起夜班巡查小分队,对井下偏远地区、管理死角实行全时段覆盖检查,做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
四季度以来,该公司已组织各类隐患排查9次,开展顶板专项检查、事故教训排查、井下自动隔爆装置大排查等专项安全检查2次,查改问题40余条。这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他们为四季度安全攻坚织就的严密“防护网”。
炼管理内功 挖潜增效
“今年以来,累计压减外委施工队伍74人,‘十项费用’同比降低9.31%,减少各类成本支出1.5亿元,吨煤单位完全成本比压减指标下降约20元……”一系列亮眼成绩的背后,源于该公司始终秉持的精益管理理念。
他们借助精益管理工具,深入挖掘各环节潜在的提质增效空间,积极开展“六精六提”精益领导力专题培训、精益项目评审会等,将“以最小资源投入创造最大价值回报”作为核心目标,不断革新工艺、优化设计和生产流程, 用“长期收益”回报“当期投入”。

图为黄陶勒盖煤炭公司举办“六精六提”精益领导力专题培训
“这些风水管路、旧电缆钩经过改造完全可以重新‘上岗’。”10月17日,该公司“两化融合”管理办公室定额员杨鹏飞在库房中边盘点物资边介绍。进入四季度,他们进一步加大对隐蔽区域、偏远地点及管理盲区材料浪费行为的巡查与考核力度,严控非必要损耗。
以精益生产为主线,该公司综采一区推行优化组织与精准技改双轮驱动,在稳产高产的节奏中实现成本的有效管控。他们灵活调整生产节奏,积极推行“避峰填谷”措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调度设备运行,仅此一项月均节约电费7万余元。同时将皮带驱动从“四电机”改为“两电机”,既不影响出煤效率,又巧妙避开用电高峰,每月可再省电费超10万元。
破项目瓶颈 再启新程
针对工作面运输顺槽机头硐室掘进期间风速低、温度高等通风瓶颈,该公司通防工区技术攻关小组通过实施构筑风门、更换风机位置、调整通风路线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方案,成功将巷道风量提高至每分钟568立方米,作业区域温度稳定降低至26摄氏度以下,井下作业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
这样的攻坚场景,正是该公司四季度以来聚焦重点、全力突围的生动缩影。在该公司智能管控中心里,硕大的电子屏幕上数据跃动,煤炭开采场景实时更新,通过优化综采工作面运行参数,他们将液压支架移架效率提升15%,采煤机高速运行稳定性显著增强。

图为黄陶勒盖煤炭公司安全管理人员检测有毒有害气体
滚滚原煤被提升至地面后,即刻进入下一环节的深度加工。月光下,选煤厂车间内机器轰鸣,洗选系统高效运转。“当前正是决战四季度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持续优化粗煤泥回收环节技术管控,力争实现‘压滤煤泥粗颗粒含量控制在5%以内’的目标,以精细化操作推动产品质量再上新台阶。”选煤厂厂长马文伟在巡检间隙介绍道。
煤炭的精洗细选为下游产业链注入了优质“食粮”,在黄陶勒盖煤炭公司世林化工分公司,热电、水务等关键车间正严格执行工艺参数指标,将保障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作为核心任务。 通过优化操作流程、强化设备巡检力度,他们成功将系统故障率控制在最低水平,有力保障了化工产品产量与质量的“双达标”。
调度室的不眠灯火,井架上日夜旋转的天轮,气化装置24小时不间断的运行,吹响了全年奋斗收官战的“决胜哨”。黄陶勒盖煤炭公司的每一位奋斗者,正以不服输的韧劲,全力以赴冲刺“最后一公里”,誓夺全年各项指标任务全面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