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宣传
基层动态

设计不纸上谈兵 方案须精准适配——正通煤业“精益设计”护航安全生产

作者: 陈达江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23日

9月21日,在正通煤业生产技术部会议室,生产技术副总工程师谢中辉在生产复盘会上总结道:“设计不是纸上谈兵,它直接关系到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份设计都精准适配它所面对的岩层。”

三季度以来,西北矿业正通煤业将“精益设计”理念深度融入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管理举措和技术创新,避免了“边施工边整改”的浪费现象,走出了一条安全高效的新路径。

让设计“接地气”

9月20日,在该公司生产技术部办公室,部长朱昊与同事们正通过一套全新的工作流程,从源头推动巷道支护设计的优化。

图为该公司生产技术部技术人员研究井下巷道设计

设计优化的前提是对井下条件的精准把握。他们组织生产技术部人员每次下井都带着任务,详细收集巷道支护效果的第一手资料,包括围岩变形量、锚杆锚索受力情况,精准把握地质条件变化,并明确构造产状及其影响范围。

“过去,设计主要依据地质勘探报告,但与实际情况总有差异,现在我们要求技术人员盯在一线,如现场有变化,第一时间将情况反馈回部门。”据谢中辉介绍,8月份他们在掘进西区集中电站过程中,掘锚一区技术员杨栋发现一段巷道的岩性与地质预报发生变化,立即拍照将情况传回生产技术部,技术人员当天就调整了支护方案,增加了支护密度,避免了可能发生的风险。

凭借这些来自现场的实时数据,他们能够迅速优化调整设计方案,使支护参数和巷道布局更贴合实际,从源头上减少了因地质条件不明导致的施工返工和材料浪费。据统计,通过现场反馈,三季度共优化支护方案5次,预计节约材料成本约100万元。

让设计“复盘反思”

为进一步提升设计水平,该公司每季度开展“设计回头看”活动,由生产技术部组织相关专业及区队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对已完工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集中复盘。

图为该公司技术人员开展“设计回头看”

他们系统梳理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次设计变更,深入分析变更背后的原因,通过刨根问底的反思,将宝贵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指导下一步设计工作的“说明书”。

在三季度的“设计回头看”活动中,该公司分管采煤的生产技术部副部长冯昌如重点剖析了3405工作面回风顺槽的施工案例,该巷道在穿过一段泥岩层时出现变形,原设计的锚杆支护力度不足,通过集体讨论,他们优化了支护参数,制定了补强支护等措施,为今后类似条件的设计提供了明确依据。

“一场‘回头看’就是一次集体学习和能力提升。”参与活动的生产技术部技术人员朱光辉感慨,“通过与现场施工技术主管的直接交流,很多在办公室里想不到的问题都暴露出来,这对我们下一步的设计工作帮助极大。”

让设计“量体裁衣”

9月21日,该公司生产技术部对井下煤层岩性的精细化研究,实施了一套差异化的巷道支护设计方案。该方案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量体裁衣”,有效攻克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巷道支护难题,实现了安全与效益的双赢。

图为该公司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巷道支护

面对井下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他们深刻认识到“绝非一套设计所能通吃”。在该公司总工程师宋士康的带领下,他们深入井下现场,对不同区域的岩性进行了精准研判与分类。如5404运输顺槽过破碎带特殊困难地段,他们果断采用“锚网索喷+桁架梁”的复合支护工艺,提升围岩的整体稳定性,确保巷道的长期安全。

“设计不是纸上谈兵,它直接关系到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张金魁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份设计都精准适配它所面对的岩层,既不能‘欠支护’留下隐患,也不能‘过支护’造成浪费。这份‘大文章’,必须一笔一划都写得扎实、写得精准。”

正通煤业通过做深做实设计这篇“大文章”,不仅显著提升了矿井建设的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更培养了一支既懂设计、又熟悉现场的技术队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