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宣传
基层动态

实干写担当 丹心践初心——记山东能源集团优秀共产党员,西北矿业黄陶勒盖煤炭公司巴彦高勒煤矿综采二区党支部书记、区长张元峰

作者: 李战鹏  李战鹏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21日

在内蒙古毛乌素沙地煤海深处,有这样一位深耕一线二十载的煤矿人。他从采煤机司机起步,历经电钳工、班组长、区队长、党支部书记等多个岗位,用实干作笔、以丹心为墨,在千米井下书写着新时代煤矿工人的奋斗担当,在一线岗位上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把一个基层区队打造成为安全生产标杆、创新发展先锋、服务职工表率。他就是山东能源集团优秀共产党员,黄陶勒盖煤炭公司巴彦高勒煤矿综采二区党支部书记、区长张元峰。

把“安全弦”拧成“生命线”

“王勇琪,昨天推送的《煤矿安全规程》第328条,你给新员工讲讲。”班前会上,张元峰举着手机,屏幕上是他近期整理的“安全微课堂”内容。这个被职工称为“指尖上的安全课”的举措,是他创新实施的“三个一”学习机制的缩影。

张元峰组织开展采煤机相关知识授课

他打破“念文件、划重点”的传统安全学习模式,每周通过微信工作群推送安全生产法规与典型案例,每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安全知识讲解,每季度对职工进行安全技能考核检测,职工的安全意识显著提升,今年以来违章作业减少了8.3%。

为确保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在一线落地生根,2024年以来,张元峰先后带领团队开展深入现场27次,深入剖析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与管理漏洞。他修订优化了8个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拍摄标准化作业短视频7个,细致规范设备操作、现场管理等多个环节。同时,他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管理,累计提出214条合理化建议,多项建议被采纳实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防线。

创新驱动破难题

在黄陶勒盖煤炭公司智能化建设的发展中,张元峰牵头推进综采工作面“三机一架”智能协同控制项目,聚焦传统生产中设备联动滞后、人工操作不熟练等痛点,主导制定改造方案,带领技术团队攻克设备通讯协议兼容、工况数据实时采集等多道难题,通过反复调试优化控制逻辑,实现常态化作业人员减少至7人,各生产班组每班自动化使用率达到98%以上。

张元峰利用工余时间学习业务知识

面对采煤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张元峰坚持以发现和解决生产问题为导向,不断规范各岗位的标准化作业流程,摸索出一套全新的标准化设备故障预防措施及排查处理流程图,保证了交接班后20分钟内正常生产,每班可多生产原煤900余吨。

深入现场写实,是他破解难题的“金钥匙”。针对液压支柱在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他仔细观察液压支柱的使用情况,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摸索形成了“察测定竖支”五字工作法,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效率提升了5%。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完成25项创新项目,累计创造经济效益2200余万元。

心系职工聚合力

身为党支部书记,张元峰也认识到,党建工作必须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为此,他把培育过硬人才队伍作为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建立了“把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的双向培养机制,通过导师带徒、技能培训、岗位历练等方式,先后培养党员技术骨干45名,其中12人走上管理岗位。

张元峰对导师带徒成果进行综合考评

张元峰常说:“职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只有让职工感受到关怀和温暖,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工作之余,他经常深入宿舍与职工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累计为区队员工解答、解决各类生活、工作难题75件;还为包保范围内的3名员工申请了困难救助金0.45万元。在他的带领下,综采二区也成为了该公司安全生产的标杆区队。

从一名普通的采煤机司机成长为优秀的基层管理者,张元峰用二十年的坚守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就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牢牢扎根在煤海深处,让党徽在平凡的岗位上熠熠生辉,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红色动能。(李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