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在正通煤业地面矿区行车区域,一场别开生面的“技术比武”正在火热进行。生产准备工区负责人与党支部书记同台竞技,围绕运输车操作、检修等技能展开激烈角逐。这场管理人员技术比武,标志着该公司正全面重塑企业安全生产格局。
(该公司相关工区党支部书记实操比赛场景)
三季度以来,西北矿业正通煤业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创新构建“三个一”安全管理体系,通过“一张图”实现灾害防控可视化与全流程管理,以“一把尺”建立严苛的考核问责机制,借“一场武”提升管理人员实操能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基石。
“一张图”绘制安全蓝图
走进该公司安全监察部部会议室,一张施工设计图格外醒目。这张图纸整合了管线布局、灾害防控等关键信息,成为矿井安全生产的“说明书”。
(该公司安全监察部相关人员对照图纸安排当天巡检地点)
“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偏重事后处置,现在我们通过‘一张图’实现事前预防。”该公司安全监察部党支部书记张乐强指着图纸介绍道。这张图纸将灾害预防贯穿于巷道设计、掘进、回采、回撤的全生命周期,并明确施工顺序,避免多支队伍交叉作业,降低安全风险。
在3405工作面安装期间,该公司通防工区党支部书记王建廷每天都要对照图纸进行现场核查:“这张图不仅告诉我们哪里要设置监测点,还标明了每个传感器的位置,各个点位一目了然。”
(该公司通防工区职工根据图纸在监测地点测量数据)
以图纸为依据开展动态隐患排查,通过实时比对现场施工情况与设计标准,确保每个环节都严格符合安全规范,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这张图纸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安全管理的提升,通过可视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企业实现了‘一张图既管安全,又保生产’。”该公司安全总监、副总经理毕青泉说。
“一把尺”丈量安全底线
9月16日,在西区底部泄水巷掘进迎头,该公司安全监察部部长谭延军正仔细检查锚杆支护间距。“标准是1100±50毫米,这根偏差了3毫米,必须立即调整。”这把“安全之尺”的背后,是该公司推行的一套严苛的安全考核机制。
(该公司相关人员检查锚杆支护间距)
他们要求管技人员下井前必须制定详细的检查计划,明确检查路线、重点区域和具体任务,通过刚性考核机制,推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深入井下真查隐患、真解难题。
为确保制度执行到位,该公司建立追溯问责制度,若某区域被发现隐患或管理混乱,将倒查前两天的检查记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首次违规扣除20%安全绩效工资,第二次扣50%,第三次则全额扣除。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查出9条问题,累计责任追究4000多元。”毕青泉说。
考核机制的实施效果通过正反案例得到充分体现。8月份,该公司某掘进工区因问题重复出现,负责人当月安全绩效工资和奖金被减半;而机电工区副区长张某凭借一份《问题通知单》,仅用两天就完成整改,成为正面典型。这种鲜明的对比,凸显了考核机制的实效性。
毕青泉表示,这套机制让管技人员带着责任下井,真正把“安全第一”落到实处,为企业安全生产筑起坚实防线。
“一场武”锤炼真本领
今年以来,该公司日常安全检查中发现,部分管理人员虽然熟悉安全制度,但是缺乏现场实操能力,成为安全生产的潜在风险。为此,他们打破传统培训模式,创新采取“理论+实操”的双百分比武考核机制,督促管理人员既要掌握现场安全要点,又要会规范操作。该公司五四采煤队队长李峰坦言:“过去只要管好人员、盯紧流程就行,现在必须要在现场进行实际操作,才能切实发现现场的风险点。”
(某工区负责人参加实操比武)
同时,他们还对操作流程进行了细化和量化,重点考核设备操作规范性、故障应急处理等关键环节,确保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有25名管理人员通过考核。这场“真刀真枪”的技术比武,不仅检验了管理者的安全技能,更推动安全管理从“制度约束”向“能力保障”深化,为矿井安全生产筑牢了坚实防线。
通过“一张图”的系统防控、“一把尺”的严格标准、“一场武”的技能锤炼,正通煤业构建起全方位、多层级的安全保障体系。正如党委书记、董事张金魁所强调的:“安全是最大的效益,我们要用更加周密细致的安全管理办法筑牢安全生产的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