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刘园子煤矿综掘工区跟班队长张庆平在巡查现场时,对皮带下的浮煤、歪斜的管线等,及时安排人员随手清、随手正。“这些问题看见了就要及时处理,否者验收时被查出来,就得被挂黄旗了。”张庆平介绍。
张庆平所讲的挂黄旗,是该矿为强化现场标准化建设,实行的“红黄旗”评比考核机制。该机制将现场动态达标情况与班组绩效工资挂钩联动,促进标准化的重心下移至了基层班组,让班组成为落实标准化要求的主体。
9月以来,刘园子煤矿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与文明生产协同推进的目标,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从现场管理、设备运维和责任落实三个方面精准发力,推动区队管理水平与作业环境双提升,为矿井实现安全年目标提供保障。
为加强现场质量管理,该矿以“精细化、规范化、常态化”为原则,全面细化并严格执行《文明生产细则》,推行“定点、定容、定量”材料存放管理模式,在泄水巷、工作面探巷等重点区域设置专用料场,让每根锚杆、每个托盘都有它的“家”,使得现场面貌焕然一新、井然有序。
在风筒、管线敷设方面,他们严格落实“三线分离”要求,实现吊挂整齐、走向规范,有效改善井下视觉环境和安全条件。同时,建立“班前检查、班中巡查、班后验收”的全流程管控机制,做到现场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整改。
设备运维管理也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该矿面对井下设备多、运行强度大的实际,聚焦皮带运输机、掘进机等关键设备,出台《标准化运维指南》,明确设备开启前、运行中、停机后的各项操作标准和保养要求,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寿命。
此外,他们还定期组织开展设备“焕新行动”,通过除锈、补漆、标识更新等手段,不仅保障了设备的高效稳定运行,也使之成为井下标准化建设的亮丽风景线,实现了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统一。参与活动的该矿年轻电工王建卫兴奋地说:“给设备除锈补漆、更新标识,就像给它换了新装,机器亮堂了,我们干活的心情也更好了!”
在落实岗位责任方面,该矿着力构建“人人有责、层层负责”的标准化责任体系,将文明生产和标准化任务分解至每一班组、每一个岗,明确生产班负责迎头30米范围内的环境维护,同步安排转料小组做好备料与料区整洁,皮带司机兼顾沿线卫生保持。
据该矿党总支书记杨贤江介绍,他们借助班前会“标准化微课堂”等多种形式,持续宣贯标准要求、统一操作流程,并将标准化达标率与职工市场化工资收入直接挂钩,有效激发全员“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内生动力,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