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管理是企业提质增效、破解难题的核心引擎,而对标交流则是破除管理壁垒、汲取先进经验的关键路径。为扎实推进“六精六提”融合管理落地见效,黄陶勒盖煤炭公司摒弃“自我优秀”的固化思维,以“走出去学、请进来议、沉下去用”为抓手,通过内外联动、上下协同的对标交流模式,将对标成果转化为推动精益管理升级的实际效能。
(黄陶勒盖煤炭公司与金鸡滩煤矿对标交流座谈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黄陶勒盖煤炭公司始终将外部标杆单位作为学习的“活教材”,组织各基层单位主动“走出去”,对标行业先进找差距。作为生产一线的“排头兵”,综采一区先后前往转龙湾煤矿、母杜柴登煤矿等优秀煤矿交流学习,同时率先行动,将学到的经验转化为生产现场的优化实践。
他们大胆优化运输顺槽端头顶板管理方式,取消原有截密集单体柱,改为加装支架侧护及挡矸门,这一调整不仅让现场工作效率提升10%,每月还能减少单体支柱租赁费用近2万元。针对工作面端头大块易堵塞的问题,他们创新加装支架破块装置,打通了生产堵点,使工作面连续生产效率提高约5%,减少设备频繁启停造成的电力浪费,每月节约电费超1.5万元。
此外,该公司还主动搭建交流桥梁,今年7月份,邀请金鸡滩煤矿一行到公司开展“六精六提”融合管理对标交流。借此次交流契机,他们一方面精准“把脉问诊”,全面梳理出自身在融合管理推进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另一方面积极学习金鸡滩煤矿在精益管理中的先进经验与创新做法,尤其是在流程简化、效率提升等方面的实践案例,为优化公司管理策略、提升工作质效提供了宝贵的外部借鉴。
(机修厂物资定点管理)
如果说外部标杆是最贴近的榜样,那么内部经验则是最容易落地的财富。在积极向外部标杆“取经”的同时,该公司也未忽视公司内部沉淀的优秀实践经验。“我们每月组织召开‘六精六提’融合管理推进会,各基层单位轮番‘晒经验、传方法’。三季度,围绕精益工具在安全管理、生产组织、设备运维、质量管理、成本管控等关键领域的应用,我们系统总结出10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操案例。”该公司“两化融合”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琦介绍。
机修厂以“目视管理”为重要抓手,对物资仓库实行货架看板管理,标识牌明确物资类别、规格、数量等信息,有效缩短收发与盘点时间。车间内部通过区域标识与地面标线,清晰划分功能区域并标注安全要求,工器具区域则采用定置可视化存储,工具墙对应位置标注工具信息,实现快速取用与清点。自项目开展以来,机修厂现场工作效率同比提升15%以上。
(“六精六提”月度融合管理推进会)
从内部经验的“提炼总结”到外部舞台的“交流共享”,该公司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推动精益管理延向纵深。8 月初,他们组队参加了第九届标杆精益改善大赛与中国数智化创新大赛,与来自全国的行业顶尖团队同台竞技。8月底,又进一步总结归纳精益采煤领域的实践经验,形成《“三管一启” 实现“精”采增“益”》课题成果,参加了西北矿业组织的 “六精六提”融合管理现场会并作优秀经验介绍。
工作效率的提升、成本费用的降低、管理体系的优化,一项项成果落地让黄陶勒盖煤炭公司在精益管理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既当“经验输出者”,也做“智慧汲取者”,对标交流不仅搭建起内外协同的成长桥梁,更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