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在正通煤业井下各作业地点,现场物料堆放、管线吊挂与文明生产——这项常被视作繁杂琐碎却直接影响安全和效率的“老大难”工作,正在各工区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悄然转变。一个人人有责、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已经形成。
图为该公司支部书记带头整改现场问题
三季度以来,该公司将井下所有物料整理、管线吊挂等工作,纳入各工区党支部书记管理范围,履行第一责任,通过创建“井下物料管理检查群”,让一部部手机变成了查问题的“显微镜”、促整改的“指挥棒”。
“检查人员如同‘安全哨兵’,一旦在现场发现隐患问题,立刻拍照上传,清晰标注位置、指出问题症结,并点名责任单位、设定整改时限。”该公司安全副总工程师刘士卫介绍,在这个汇集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各工区党支部书记的群里,任何一处不规范的物料堆放、一段垂落凌乱的电缆、一堆挡道的杂物或是积满灰尘的设备,都无处遁形。
“这种‘图文说明+点名曝光+限期整改’的方式,见效非常快。问题直接暴露在众人眼前,让相关单位党支部书记‘坐不住’,指令直达责任单位,避免了层层传达的时间浪费。”刘士卫说。
7月23日,生产技术部副部长冯昌如在井下3405运输顺槽发现,几根悬挂电缆的锚杆因承重不足下垂严重,有脱落的风险。他立刻拍照发群,注明“地点、责任单位、问题、整改时限。”信息一出,正准备下井的五四采煤队党支部负责人宋开超马上回复“收到”,并立即组织附近人员处理。不到一小时,两名携带所需工具和备件的职工赶到现场,对电缆进行了重新吊挂。
图为该公司安全监察部对照现场问题整改前后标准进行讨论
从发现问题、拍照上报、点名责任、组织人员到彻底解决,全程不到两小时。整改后照片随即发回群里,清楚地展示了牢固的锚杆和整齐悬挂标准的电缆。冯昌如随后复验确认闭环。这在以往层层上报协调的模式下,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效率。
“若群里反馈的问题点因人手少、任务紧等原因难以及时解决,我们会协调地面辅助人员和井下外围职工,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巷修工区党支部书记房武彬说,这种氛围,将“文明生产人人有责”的理念深深植入职工心中。7月份,通过采取这项措施,累计查出相关问题200多条,落实责任追究罚款1万余元。
为防止整改问题反弹,“回马枪”式检查成为常态。各专业检查人员不再只搞定期大检查,而是高频率、小规模、不定时、不定点地突击复查问题区域,保持持续改进的压力。
图为该公司井下中央变电所
经过一个月的强力推进,井下环境焕然一新,物料摆放有序、管线吊挂整齐、设备干净整洁已成为常态。他们用“指尖”压实责任,在“脚下”消除隐患,以实际行动为企业安全生产筑起了最坚实的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