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亭南煤业调度室,监控屏幕正实时刷新着井下画面,陈德峰紧盯着矿井水文动态监测系统的数据,指节在控制按键上快速点动,额角汗珠滴落在《二、四盘区水体下专项开采方案设计》草稿上——这是陈德峰工作中的寻常一幕。作为一名党员,他以责任为笔、担当为墨,在矿山防治水这场关系职工生命安全的攻坚战中,写下了一行行无声的誓言。荣获山东能源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既是肯定,更是见证。
破局:在危机中重塑防治水体系
“我去现场!”深夜调度电话骤响,陈德峰抓起安全帽直奔井口。
井下巷道昏暗狭长,他举着矿灯走在最前,俯身检查排水沟水流,用地质锤敲岩壁辨回音;蹲在测水点核对数据,在巷道剖面图上圈画标记,额汗顺着安全帽系带淌进衣领。“去查上个钻孔水位。”他哑着嗓子吩咐,矿灯光束在岩壁上来回扫过,从深夜到黎明没歇脚。
“必须打破传统被动应对模式!” 面对着岩壁上的水文标记,他一锤定音,“要‘主动防控、适当波及’,这才是洛河组水害的破局法子!”这念头里,藏着老党员在危机中劈开新路的决心。为此,他翻阅近十年水文地质档案,三赴西安科技大学请教权威专家,反复论证,精心修编完成《二、四盘区水体下专项开采方案设计》。这套方案不仅通过省级专家组严苛评审,还被行业树为样板。
从《二、四盘区水体下专项开采方案设计(修编)》到《亭南煤矿库区下开采安全影响评价报告》再到《地质类型划分报告(2024)》,每一份报告都凝聚着他对水害防治的深刻理解和精准判断。以党员的创新担当,他牵头构建起“精细探查、主动防控、清污分流、分区排水”的工作体系,筑牢了矿山安全防线,也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技术攻坚中愈发鲜明。
攻坚:用创新技术改写行业纪录
带着体系落地时积累的技术底气,陈德峰并未停下脚步。
在复杂地层大垂深仰孔定向钻进技术攻关阶段,他带领党员技术骨干把办公室“搬”到了施工现场。一次钻孔施工,钻头突然卡顿,现场气氛瞬间凝固。“党员跟我上!”他毫不犹豫深入现场一线,在潮湿闷热中连续排查5小时,最终判断出岩层裂隙导致泥浆流失。6次试验后,他带队成功改良泥浆配比,使井下全岩钻孔垂高抬升237米,创造了国内井下全岩层疏放水钻孔1344米的新纪录。
研发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时,他带领团队在矿区沟壑间反复试飞。寒冬腊月,他裹着军大衣蹲在山梁上,冻僵的手指仍在记录扫描数据。“党员就是要顶得住、冲得上!”面对年轻党员的疑问,他眼神坚定。这项技术最终摘得煤炭行业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评审专家评价其“为复杂地形的灾害监测开辟了新路径。”
在一个个技术难关面前,他始终把党徽戴在心头,把责任扛在肩上,用实干与智慧诠释共产党员的先锋本色。
传承:锻造防治水“尖兵连”
“技术比武是为了让每个人都成为防治水的‘活雷达’。”在公司地测防治水专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筹备会上,陈德峰的话掷地有声。他亲自设计竞赛题目,模拟矿井突水、钻孔偏斜等12种突发场景,带领选手在实训基地反复演练。史建明在模拟钻孔测斜环节频频失误,陈德峰连续三晚陪练,手把手教他调整仪器参数,最终史建明在竞赛中获得个人二等奖。
2024年山东能源集团技能竞赛前夕,陈德峰突发重感冒,却每天坚持到现场指导。“党员就是一面旗,得站好岗。”比赛当天,看到公司团队获得矿山测量团体赛第四名时,他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如今,他培养的14名技术骨干已成为公司防治水工作的中坚力量,其中5名青年职工在他的影响下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从深夜坚守到技术突破,从创新实践到人才培养,陈德峰用十五年坚守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矿工兄弟们在井下为美好生活奋斗,我们要在后方为他们筑起最坚固的防线。”这 是他的工作信条,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对矿山、对职工最深情的告白。胸前的党徽,见证着他守护矿山平安的初心,更在防治水一线竖起了一面旗,让更多党员干部跟着这抹红,在与水较量的战场上续写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