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生产准备工区相关问题被第二次发现后,工区负责人当月安全绩效工资及奖金被减半发放;另一边,机电工区副区长张某凭借一份《问题通知单》,指导相关区队两天内完成了所有问题整改。这一正一反的案例,是正通煤业强化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下井问题闭环管理、绩效硬考核成效的生动体现。
图为该公司管技人员下井检查
为进一步筑牢井下安全生产防线,打通安全管理与技术保障的“最后一公里”,该公司通过制定相关文件,以明确职责、精细计划、严格考核、刚性问责为核心,确保管技人员下井真查隐患、真解难题,杜绝走过场、摆样子,织密了一张全覆盖、高密度、闭环式的下井履职责任网。
据该公司安全总监、副总经理毕青泉介绍,他们要求安全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下井工作责任,从源头入手,管技人员下井前必须制定详尽计划,包含时间、路线、地点、分工和任务,确保每一次下井都目标清晰、精准高效。
图为该公司管技人员根据作业计划划分责任区
“我们每月初依据作业计划,科学划定所有迎头、外围及主要大巷责任区域,并明确负责人,将这份‘责任地图’按时上报安全监察部,切实从源头杜绝责任盲区。”生产技术副总工程师谢中辉说。
他们将责任区域内的安全状况、物料定置、文明卫生环境等纳入考核范围,若该地点被发现存在隐患、物料乱放或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将向前追溯2天,对该时段曾到该地点检查的管技人员进行考核。毕青泉在谈及责任追究时强调:“首次违规即扣除其20%安全绩效工资,第二次违规则扣除50%,而一月内若发生三次及以上,则全额扣除。”
井口信息站则承担起“数据哨兵”角色,实时统计各专业副科级及以上人员的下井覆盖情况,为考核提供精准依据。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查出管技人员问题7条,责任追究3600元。
除此之外,面对井下高风险作业,要求更为严苛。管技人员深入现场,除进行常规检查与业务指导外,还需化身“安全考官”,对作业人员掌握应知应会、岗位风险辨识等程度进行“随堂考”,并根据掌握情况提出建议,推动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图为该公司管技人员对照清单查问题
如今,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每一次下井都需要详实记录检查情况,从安全风险、设备状况,到生产工艺环节、现场异常细节,记录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则体现了履职的基本功。
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张金魁表示,这套将安全责任与个人绩效紧密绑定、覆盖履职全链条的刚性措施,就是要让每一位管技人员带着强烈的责任心深入现场,查深查透问题,抓实抓细整改,真正把“安全第一”内化于心、落在行动上,为企业的长治久安构筑起一道坚实而可靠的管理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