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正通煤业通过积极响应国家“产能指标置换政策”,成功盘活闲置产能指标,实现了一笔高达9200万元的收入入账。这笔来源于政策红利转化的资金,正是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煤炭产能指标置换政策”的成功实践结果。
在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该公司通过交易富余产能指标,不仅盘活闲置资产,实现“腾笼换鸟”,还为其他单位提供了可行的“止血补气”新路径。
(该公司综合办公楼)
面对市场“寒冬”,该公司结合矿井实际,敏锐抓住政策机遇窗口期,快速做出产能置换决策部署,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专班,针对矿井设计每年生产能力500万吨与政府重新核定450万吨的差异,工作专班果断决策置换50万吨煤炭产能指标。同时,专班紧密追踪上级政策动向,结合矿井实际,制定出一套高效置换方案。
作为专班成员、副总会计师王黎明介绍,他们依据当地政策,核减50万产能吨指标可按80%的比例折算为40万吨有效置换量,产能置换指标比例可按200%使用,成功将50万吨核减指标折算为80万吨有效置换量。
(该公司生产技术部察看各项手续是否与设计图纸匹配)
为保障项目高效推进,该公司以项目最终完成时间为基准,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精准设定各环节起止时间节点,并每周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督战。同时,督察办公室全程督查各项资料准备情况。这种“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的工作方法,有效提升了团队的执行力。
“为最大限度压缩手续审批流转时间,我们采取了‘责任到人、全程跟踪’的战术方案,确保各项工作严格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闭环推进。”专班成员、技术副总工程师谢中辉介绍。
(该公司督察办公室工作人员检查各部门资料准备情况)
经过数月攻坚,6月底,正通煤业正式获得陕西省发改委出具的50万吨产能指标确认函,随即成功完成80万吨有效置换指标的交易,置换金额达9200万元。此举不仅激活了长期闲置的产能资源,还为企业应对煤炭“寒冬”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这笔费用已到账80%,于11月底全部结清。
此次成功利用煤炭产能指标置换政策创收,既是公司精益管理的生动体现,也为煤炭行业在低迷期探索“开源节流”提供了创新路径。
党委书记、董事张金魁表示,“此举将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企业真金白银的收益,有效盘活了闲置资产,增强了市场应对能力,充分展现了企业在‘寒冬’中主动求变的战略智慧,对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