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宣传
基层动态

精益求精提质效 | 正通煤业:破除外委桎梏锻造内生力

作者: 陈达江  陈达江  姜召标  韩通   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24日   来源: 正通煤业

4月19日,在正通煤业的机厂加工车间里,电焊火花四溅,车床嗡嗡作响,一群身着深蓝色工装的维修工正围着一台刚上井的采煤机行走轮忙碌着。机厂副厂长姜召标抹了把额头的汗,指着行走轮齿轮焊接处对同事说:“3月份咱们自主维修井下采煤工作面支护单元、液压支架等设备,给公司省了65万元,受到了领导的好评!”这一幕,正是该公司推行“六精六提”管理、突破外委依赖的生动缩影。

图为该公司机厂维修工修复刚上井的采煤机行走轮

此前,矿井采煤工作面大部分设备的维修依赖外委,不仅费用支出高,维修时间也难以控制。

“设备命脉握在别人手里,就像踩着钢丝搞生产。”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长宽直指痛点道。为了克服这个问题,今年,他们以“六精六提”融合管理为抓手,扩展业务范围,让机厂车间内部自主维修采煤工作面支护单元、端头架、超前架组、前后部溜等设备,进一步控制不必要的费用支出,提升企业效益。

“公司刚定下这个事的时候,困难重重,全车间没有一个人接触过采煤设备,完全是从零开始。”机厂厂长王兵坦言。面对这种窘境,痛定思痛,他们开始了一场“对标”竞赛。

图为该公司经营管理部专业人员为机厂职工讲解相关知识

他们秉持“自主组织、自主创新”的降本思路,一方面向采煤区队调阅设备说明书,组织职工学习采煤设备操作维护技术。另一方面邀请经营管理部专业人员授课,详细掌握井下采煤精益知识及维修设备采购单价标准,从而有效降低企业外部维修费用。

当前,在机厂维修车间“王兵劳模创新工作室”,报废的液压支架被改造成工作台,成为维修工们的“研学基地”。每周三次的“OPL一点课”在设备旁进行,开展沉浸式教学。职工们经常三五成群地围绕设备,详细了解构造和性能,并进行拆解测绘。

图为该公司机厂维修工维修采煤设备

就在3月份,一批从井下运上来的支架需要维修,考验技术的时候到了。3名维修工各自翻开“维修宝典”,画图、量尺寸,拿起工具开始拆解……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让旁观者误以为是专业团队。这种扎根现场的技术实力持续转化为显著效益,是开展“六精六提”融合管理的最好体现——从“受制于人”到“自主掌控”,今年,他们通过自主维修前部刮板机中部槽、单元支架等设备,避免了外委维修费用支出130多万元,而且先后成立了3次创新改善小组和2起攻坚小组,每一次的攻坚克难都凝聚着全体成员的智慧和汗水。

“二季度,我们聚焦‘力争节约外委费用300万元以上’目标,一方面持续坚持‘能自修不外委、能自主不外委’原则,严抓设备检修维护质量管理,另一方面加强现场标准化建设,改善现场面貌,实现动态达标,让标准化从‘达标’走向‘创标’。”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张金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