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黄陶勒盖煤炭公司巴彦高勒煤矿机电队在731盘区急需一个压力变送器,维修工刘文胜上井领取。他在“井下用车管理”APP上选择“拼车”服务的同时,离他最近的Z0008指挥车司机张帅收到“拼车”申请。“25分钟就到副井口,‘顺风车’真是太方便了!”刘文胜这次“拼车”体验感满满。
巴彦高勒煤矿3-1辅运大巷井底车场。
为方便零散作业与集中作业等不同类型人员乘车,该公司推行“直达式”与“公交式”相结合的运输方式,配合使用手机APP和车载终端,实时查看井下所有车辆的通行路线、区域位置、司机信息等,实现运输过程“可视化”。
他们创新推出“拼车”功能,只需在APP上输入用车时间、当前位置及目的地等信息,系统就会自动将订单发送给顺路司机,实现相近运输线路的“一站式”送达,满足各生产区队的紧急运输需求。
在人员运送方式逐渐多样化的同时,该公司在物料配送上下足“功夫”。他们建成使用智能调度与物联网管理系统,通过建立运输物资编码体系、采取线上下单集中配送等措施,将车辆调度精准率提高了15.7%,车辆周转效率提升20.4%。
巴彦高勒煤矿运送人员胶轮车。
今年以来,该公司持续加大智能化辅助运输综合体系建设,将辅助运输作为矿井高效生产的生命线,创构起“一体化周转”“一站式配送”等运输模式,形成涵盖人员通勤、智慧物流、动态管控等功能多样的智能化辅助运输格局。
“公司当前拥有各类运输车100余辆,引进先进的智能管控系统不仅可以提高运输效率,还为车辆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保障。”该公司辅助运输中心主任程兆辉说。
(巴彦高勒煤矿井下智能车辆运输管理系统)
据了解,他们当前使用的井下智能车辆运输管理系统,采用了UWB定位技术、360°环影系统等手段,能够播报行车信息,及时提供语音、弹窗双重预警,还能记录车辆运动轨迹和违章信息,当司机违章分数超过预警值时,系统自动提醒司机参加理论知识考试,确保司机素质达标,并引进AI技术进行司机防疲劳驾驶分析,保障运输环节安全。
为了把运输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该公司在日常安全检查中使用AR点检头盔这个“黑科技”,它依托于无线网络与AR眼镜,具有数字化运维检修、语音交互、智慧巡检、远程专家协作、AI识别等功能,并且可以自动生成安全检查报告,技术人员无须深入一线,就可以实时了解现场胶轮车的详细情况,从而进行点巡检作业与指导,实现远程维修。据统计,当前车辆故障率稳定控制在5%以下。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车辆智能驾驶技术,充分发挥智能化设备优势,加快推动辅助运输智能化建设,助力矿井安全高效生产。”黄陶勒盖煤炭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苏守玉说。(作者:任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