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泵启动后无压力或调不上压力的原因有哪些……”4月1日,邵寨煤业地面模拟训练场内,来自4个不同单位的12名维修人员,迎来他们技能实战检验的第一次“大考”。
“将井下乳化泵、清水泵等设备‘搬到’地面,真实还原井下作业场景,以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为职工量身定制素质提升舞台,只是我们推进人才建设工程的一项举措。”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张军说。
今年以来,邵寨煤业坚持人才强企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夯基础、提素质、强队伍、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推进全员综合素质提升,加快高素质队伍建设,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为着力深化人才培养储备计划,该公司制定下发《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办法》《职工教育培训重点工作与培训计划》《全员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运用“锻、带、引、评”四种培养模式,健全和完善培养、选拔、使用、激励的人才管理体系。他们采取基层锻炼、岗位转换、交叉任职等方式,拓展管理、技术、技能三支人才队伍职业发展通道,多点发力深挖职工内在潜能,形成具有邵寨特色的人才成长摇篮。今年以来,他们累计开展集中学习交流3场次,选派5名优秀高校毕业生下沉基层区队“墩苗”,高素质队伍建设实现“加速度”。
“提升机制动油压过高,要先检查液压站压力是否超过设定值,若没超过则为接线已断……”4月1日,笔者走进“韩颖创新工作室”,山东能源技术能手、该工区提升机维修工孔超正模拟利用提升机故障,向作业人员教授维修方法。
发挥高技能人才技术带头作用,是该公司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他们将创新工作室作为企业培训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工匠讲堂”素质提升班,以首席技师、金牌工匠等高技能人才为“领头雁”,开展技术授课、技术交流等活动,有效提升职工的业务技能素质。
“我们为学员制定‘订单式’培训计划,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岗施教,实现阶段时间综合素质阶梯式提升的培养目标。”该公司全国煤炭行业大师、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韩颖介绍,自开展素质提升班以来,他们组织各类专题培训30多次,培养高级技师2人,技师5人、高级工30余人,其中黄纯、孔超等优秀青年职工多次在山东能源、西北矿业技能竞赛中成绩斐然、崭露头角。
“6号选手在检查瓦斯时,未对光学瓦斯检定器进行换气,未确认药品是否失效……”3月31日下午,在该公司通防工区学习室,技术主管刘辉、技术员亓静超,将瓦斯检查员技术比武实操中出现的问题详细反馈给参赛选手。
实践长才干,历练出人才。在抓实业务培训的基础上,该公司把开展技术比武作为全面提升职工素质的重要举措。他们根据公司《开展全员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的通知》要求,采取每月一考核,每季度一比武的方式,全方位检测职工理论知识掌握和技能实操应用情况,充分调动职工“找差距、补短板、强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矿区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他们已组织技术比武10场次,参赛50余人,职工综合素质持续攀升。
“下一步,我们将以山东能源‘31789’人才工程和《三年行动方案》为抓手,持续聚焦人才培育和梯队建设,加快搭建重要人才基地和干事创业舞台,运用‘人才引擎’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张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