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一线,勇于担当,他是舞动青春的煤海弄潮儿;夜以继日,刻苦钻研,他是披荆斩棘的创新先行者。他曾先后获得2017和2019年度先进生产工作者、“担当作为、改革攻坚”青年标兵、2020年度咸阳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他就是西北矿业亭南煤业公司综采二区区长崔超超。
扎根一线汲取养分
2015年,从山东科技大学毕业后,崔超超被分配到亭南煤业公司综采区生产班进行实习。作为一名90后排头兵,他深知自己现场经验欠缺,每天忙完工作后便主动向老员工请教,从放煤、拉架子到开煤机,对综采设备和采煤工艺逐渐熟悉起来。
2017年,崔超超被正式任命综采一队主管技术员,刚上任就迎来了105工作面缩面这一巨大挑战。
面对挑战,崔超超调出此前其他工作面缩面的作业规程用心钻研。他每天盯靠在现场,虚心向队内经验丰富的准备工区人员请教,短短几天时间,便摸清了从缩面造条件、掩护支架顺序调整、抽架顺序等缩面工艺流程,高质量编制完成了《105工作面缩面作业规程》,仅用14天时间,便安全高效的完成了缩面调整。
2018年,该队负责的116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工作面不平不直、运输机“上窜下滑”等现象。通过详细排查,崔超超发现在采煤机截割时,采煤机司机都是根据观察的情况凭经验进行卧刀或抬刀,这就造成了工作面不齐直等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提出了“三线”管理法,除在工作面安设激光指向仪外,还在运输顺槽端头架、运输顺槽距面前20米处生产帮上加装2台指向仪,让采煤机司机根据移动量调整工作面两端头每刀推进量,以此实现精准开采。
在一线锻炼4年,他从没有喊过苦、叫过累。“只有打好基础,才能走得长远。我要把根深深扎在一线,这样才能成长成才。”崔超超说。
直面挑战茁壮成长
2020年,亭南煤业公司收到一项特殊任务,要求根据发改办能源〔2018〕1042号文件争取产能置换指标。时任生产技术部副部长的崔超超被任命为此项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然而在他详细调研后,却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由于当时陕西省内还没有过一例成功办理案例可参照,从政府部门到矿井单位,均对此项工作较为陌生,导致办理工作开展十分困难。面对困难,崔超超不等不靠,想尽一切办法积极主动跑手续递资料,随时通过电话或网络与公司、政府部门保持联络,第一时间按要求补充资料、提供说明、做好解释。关关难过关关过,事事难成事事成,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成功办理完成置换产能7.36万吨。
2021年9月,矿井309接续308工作面本身进度就十分紧张,加之309运输顺槽顶板条件差、切眼底鼓严重,给按时出面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公司专门成立309工作面安装领导小组,作为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崔超超拿着一盘卷尺,仔细丈量了整个309运输巷道及切眼,将所有不合高度、宽度的点位详细标注,挨个处理,同时高质量编制详细的安装方案,为工作面顺利出面奠定了基础。经过33天紧张鏖战,提前12天安全高效完成出面工作,为稳定公司产能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生产技术部任职的4年时间中,崔超超主导完成多个采煤工作面开采设计和安装回撤方案,参与编制了《冲击地压矿井灾害治理顶层设计方案》,主导完成矿井采煤工作面超前支护优化方案和402工作面面宽优化设计,为矿井安全高效开采贡献了巨大力量。
创新破题结出硕果
在2408智能化生产前期,由于工作面设备液压系统供液流量小,智能化设备维护工作量大等原因,导致工作面智能化使用率低。
“有困难就退缩,那智能化永远都用不起来。”崔超超说。他成立专业智能化维护维修小组,每天对工作面电液控设备进行维护维修,将泵站输出的主进、主回改为大管径管路,提高供液流量,加快了自动移架的时间,由原来的30秒缩短到18秒,提高了工作面支架的跟机自动化效率。同时利用班前班后会、“一三五”学习时间,积极组织开展智能化操作培训,培养智能化操作人才队伍,为智能化常态化开采奠定了基础。他还参与了402工作面三机配套选型,采用一套高效率综采自动化设备,利用智能化系统,达到减人提效的目的。
在亭南工作的8年时间里,崔超超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收获了累累硕果。他参与申报科技创新项目19项,主导完成群众性创新项目46项,累计创效1082.2万元,先后获得《一种前部运输机推移板抬高装置》等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上窜下滑原因及防控策略研究》等论文4篇。
由于他技术过硬懂规程,管理大胆有方法,擅解难题办法多,很快便在采煤专业绽放出耀眼光芒,今年7月,被认命为综采二区区长。“我会把自身所学付诸于实践应用,努力培养智能化开采人才队伍,为公司安全高效智能开采不懈奋斗!”崔超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