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企业发展,打造企业思维,近期能源集团主要领导向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推荐学习《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管理会计》两本书,发出“大兴学习之风、提升工作能力”的号召。通过研读这两本著作,我对《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所提出的创新思维有了全新的感悟,深感学习创新精神之于我们工作、生活的重要性,下面,我结合学习《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谈几点体会。
一、抓学习,促发展。在这个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年代,学习正逐渐演变为企业发展的先行条件,企业不学习,则跟不上时代脚步,必将被急速发展的洪流所吞没。书中提到德鲁克的一句名言:“不要告诉我你跟我有过一次精彩的会面,告诉我你下周打算有哪些不同。”告诫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跟变化保持同步,同样“物竞天择”任何企业若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坚持不断地、有效地学习。因此,组织学习成为企业适应环境与影响变革的一个关键因素。打造学习型企业,筑牢职工学习思想也成为当前我们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加大培训力度,增强班前教育,将学习倾注于日常工作生活之中,真正做到“大兴学习之风”进一步提升工作能力,将“学习力”当做生产力,全面发展,稳步提升。当然企业的发展离不了人才培养,在人才的发展过程中,更要与学习紧密相连,“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自身不学习,知识自然得不到积累,思想亦得不到更新,只有持续地学习才能保有创新所需的新知识、新思维和新活力。加强企业学习建设不是纸上谈兵,更不能敷衍了事,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严格贯彻落实上级文件要求,深入学习传达精神,以学强企,以学促进。
二、抓创新,定高度。彼得·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书中提到,“颠覆现状,推陈出新”,八个字诠释了创新的定义,创新不是漫无目的的想象,创新是为了颠覆现状,是有目的性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创新作为企业和自己工作中一种正常、不间断的行为和实践。创新工作就好比是企业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企业发展中必不可缺的一项环节。凭借创新,我们可以有效地将一个个客观存在的变化转变为发展的机遇,进而提升企业发展高度。同样的,我们还可以把创业当做一个学科、一项课程,通过学习、实践来增强创新的思想与意识。创新不是一家独大,更不是故步自封,借鉴与学习是推动创新工作的良好途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企业要想长久不衰,就要学会变通,学会创新,并且勇于创新,反之则会导致企业逐步僵化。我们公司属于“两化融合”推进的重点试验单位,将加大“两化融合”推进力度,查找工作短板、补齐弱项、夯实基础,重点推进市场化管理和部分精益模块融合。结合管理实际,按进度分类、分级、分阶段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做到目标、任务、重点、责任、时间、措施“六明确”。总结提炼共性的操作模式和方法工具,固化运行机制,强实效,重奖赏,做到全员参与,全员创新,努力打造“两化融合”管理示范标杆。
三、抓机遇,创未来。企业发展是一个持续而漫长的过程,抓住机遇就是抓住未来,而抓机遇就需要我们对市场的变化时刻保持敏锐的嗅觉。“人类在发现自然界某种事物的用途,并赋予它经济价值之前,那时候,每一种植物都是杂草,每一种矿物皆是岩石。”正是有人抓住了这个机遇,才逐渐丰富了人类的生产生活,使之变得更加舒适美好。书中德鲁克将创新的机遇划为七大来源,大体就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源于机构内部的创新机遇:有意料之外的事件,包括意外的成功、意外的失败、意外的外部事件;不协调的事件,包括现实状况与设想或推测的状况不一致的事件;基于程序需要的创新;以及每个人都未曾注意到的产业结构或市场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是来源于涉及机构或产业以外的创新机遇:人口统计数据,即人口变化;认知、意义及情绪上的变化;新知识,包括科学和非科学的新知识。《孙子兵法》有言:“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论是哪个企业,快速发展都是在顺“势”而为。而这个“势”就是要求我们要掌握市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机遇来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机遇对于企业和人生一样,往往不是均匀、连续的,而是瞬间出现的,所以需要有心人去发现,企业领导人更需要有一双发现机遇的慧眼,因为很多机遇是不易察觉的。“时来易失,赴机在速”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应该先进行反复分析和深入思考,尽量把问题考虑周全,之后再淡定从容地等待机会。一旦机会来临,就要毫不迟疑,快速出手。
新征程正在起航,当以学习做桨,以创新为帆,抢抓机遇,携手未来,做到团结一致向前看、凝心聚力谋发展,进一步推动企业高质量跨越发展,共创企业美好未来。(黄陶勒盖煤炭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巴彦高勒煤矿矿长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