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黄陶勒盖煤炭公司产品仓装车塔下,一列列运煤车在精准的自动化系统引导下,依次驶入、装车、过磅。集控室内,值班人员紧盯监控画面,不时通过对讲机及时指挥,保障滚滚“乌金”能高效、安全地发往客户手中。
穿越市场周期,依靠的不仅是资源,更是卓越的运营能力。面对今年煤炭市场的严峻挑战,该公司产品销售中心交出了一份以“精益”与“价值”为核心的高分答卷:截至11月底,商品煤销量同比增加25%,其中精煤销量占比高达71%。在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一场关于管理、服务与营销的深刻变革。
升级“硬支撑”:从“保障发运”到“体验升级”
11月25日,在产品仓装车点,一辆运煤车正缓缓驶入指定位置,车辆装车限位感应雷达精准引导,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过去,我们追求的是‘运得出去’,现在,我们追求的是‘运得高效、运得经济’。”该公司煤场发运班组长林现广指着新加装的给煤机闸板观察摄像头说,“这些看似微小的精益改造,汇聚成了安全快捷发运的坚实底座。”

图为黄陶勒盖煤炭公司汽车装运现场
这套“精益组合拳”覆盖了储、装、运全链条。从清理煤泥棚消除自燃隐患,到升级PLC系统实现语音控制;从修补坑洼路面,到为复核磅房穿上“防水外衣”……一系列举措让汽车发运量每班每小时最大提升至50车。此外,他们还实施“小列火车百辆牵引请车模式”,实现小列火车两列并作一列装车作业,不仅提高火车发运效率,还节约燃油成本约14万元。
硬件升级是基础,服务优化则是赢得市场的关键。“我们不仅要管卖煤,还要帮客户算总账。”该公司产品销售中心主任陈凯介绍,通过积极协调铁路部门,他们成功为客户争取到发往庙梁等站点的铁路运费下浮政策,其中庙梁站下浮幅度高达29%。“这项政策已累计为客户节省了近160万元的物流成本,客户的合作意愿自然更强了。”
打通“任督二脉”:从“各自为战”到“协同创效”
产、洗、销环节的衔接不畅,曾是制约效率和效益提升的难点。今年以来,该公司创新实施“纵横双向”业务流程优化,彻底打破了部门壁垒。

图为黄陶勒盖煤炭公司运煤火车
“我们就像是一个‘中央调度’,每天整合生产、库存、煤质信息,生成最优销售与发运计划。”陈凯解释道。向内,他们建立了《进一步优化客户群实施方案》《物供营销“六精六提”专项管理制度》等9项核心制度,将市场压力精准传递到每个岗位;向外,构建了“客户需求-销售计划-洗煤加工-源头生产”的闭环链,实现了以销促产、以产促销的良性循环。
坚持“巩固重点客户、深耕战略客户、拓展直销用户”策略,他们精准对接重点区域客户,协同合作提供全程跟踪服务。这种协同在应对市场变化时显得尤为重要。据陈凯回忆,此前一家重点化工客户急需一批特定指标的原料煤,通过闭环沟通机制,信息迅速反馈至洗煤厂,快速调整了洗选方案,最终按时交付,解了客户的燃眉之急。
激活“价值棋局”:精准落子挖掘利润“新蓝海”
在稳固运营的基础上,黄陶勒盖煤炭公司果断摒弃“自杀式”低价竞争,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价值创造空间,通过一系列精准落子的创效举措,稳步推动营销战略从“单一精煤依赖”向“全煤种价值挖潜”转型。

图为黄陶勒盖煤炭公司产品仓
面对市场波动,该公司既聚焦 “短期卖得动、能赚钱”,也着眼“长期调结构、增韧性”。一方面,他们灵活制定销售策略,对标本区域同品质高价矿井,利用稳定的煤质、优良的售后和化工精品煤特性保持区域领先每吨5元以上,累计增收960余万元。同时实施销售品种的差异化定价策略,将洗籽煤和洗末精煤的价差控制在每吨5-25元之间,截至目前依靠籽煤销售增加收益1900余万元。
另一方面,他们精准把握市场节点,在价格高位时果断增产,在回落前抢先销售。“我们就像在和时间赛跑。”该公司产品销售中心副主任齐会军谈到“峰谷差异化营销”时感慨,“年初市场高位时,我们抓住了每吨85元的价差窗口,一举增收510余万元;前段时间又预判港口煤价回落,及时调整发运比例,再创300万元效益……”除此之外,他们还积极实施优化产品掺配比例、精准定价低硫洗混煤等系列精益营销举措,今年以来累计创效超5600万元。
市场永远在变,但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初心不变。黄陶勒盖煤炭公司将持续深耕精益营销,加速从“销售产品”向“经营价值”的战略转型,锻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