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何以见效?900余万元的避峰填谷收益,就是正通煤业机电管理部交出的有力答案。在该公司11月8日组织的精益项目评审中,名为“用电管理优化”项目的成绩单,正是该公司精益变革成效中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正通煤业紧紧围绕提升运营质效,通过构建指标库、推进改善项目、规范系统运行等举措,形成一张以KPI指标为引导的降本增效作战地图,为企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图为正通煤业精益管理员对KPI指标库进行分解
“我们根据公司年度安全生产经营目标,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出发点,构建了涵盖效率、成本、质量等多个维度的KPI指标库体系。”该公司经营管理部(两化融合办公室)部长王钢介绍。目前,这张“地图”已覆盖从公司级到专业级的227项关键指标,让改善方向清晰、目标明确。
地图指引方向,项目则是攻坚的战场。该公司建立了从立项会审、月度调度到系统上传、考核验收的闭环管理机制。
“项目不是想立就立,”王钢补充道,“每个项目都必须明确要攻克哪个KPI指标,预计创造多少效益。我们通过系统进行全过程督导,确保改善‘不走样、不掉线’。”

图为正通煤业对精益项目进行研究审核
在KPI指标的精准“导航”下,一场场精益项目攻坚在生产一线全面展开。该公司围绕《复杂矿井成本管控精细化改善降低单位成本》《多灾害矿井采煤工作面标准化作业改善提高单面产量》《产品营销管理精益化提高创效额》三大精益改善项目,进一步分解出具体KPI指标,形成从大项目到小任务层层推进的攻坚格局。
这样的精益思维,也在具体作业环节中激发出新活力。该公司生产准备工区瞄准“优化路面硬化流程管理”,将原使用价格较高的石子、河砂、水泥,替换为成本更低的矸石粉和水泥。改善前每吨混合料成本为237元,改善后降至165元,每吨节约72元,路面硬化成本大幅降低。此外,在硬化路面期间,他们还在不能行车的路段安排人车接送职工,每班节约通勤时间约20分钟,实现成本与效率双提升。

图为正通煤业铁路发运现场
而在该公司煤质发运工区,他们围绕“提升火车发运占比”这一KPI,研究制定了“三管齐下”的策略:对内,升级智能化装车系统,推行“6+2”预防性检修;对外,对外积极拓展新客户资源。“我们围绕火车发运计划,动态优化客户与产品结构。虽然过程艰辛,常常需要‘追着客户跑’,但最终精煤火车发运占比达到94.77%,同比提升8.9%,标志着我们的战略调整成效进一步提升,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该公司煤质发运工区区长李虎军感慨道。
除了流程优化与营销攻坚,在掘锚二区,面对顶板下沉的技术难题,技术员李林埔与管理人员连续多天泡在现场,反复推演施工工艺。“我们不再只是简单地完成任务,而是在用脑子‘解一道安全与效率的优化题’。”李林埔说。
三季度以来,通过立项会审实施的KPI精益改善项目达15项,目前已顺利完成12项,累计创效200余万元,减少新材料投入570余万元。
“企业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正体现在这一个个被精准识别、成功攻克的生产难题里,体现在每一位职工从‘执行者’转变为‘思考者’和‘改善者’行动里。”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张金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