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宣传
基层动态

五举煤业:巧用“加减乘除法”答优“效益题”

作者: 刘飞 马赵平  朱波   发布日期: 2025年10月19日

10月16日,甘肃平凉的五举煤业洗煤厂装车现场,百米井下开采的煤炭经洗选加工后,正通过皮带廊道源源不断输送至装车筒仓,一辆辆满载“乌金”的运煤车整装待发。

今年以来,面对煤炭市场的复杂变化,五举煤业聚焦安全、产量、成本“三件大事”,克难而上,以“破局者”的责任担当,深度聚焦数字化赋能、流程化管控、创新化驱动、精细化管理,创新打出“加减乘除”组合拳,走出了一条“五举”特色的效益突围之路。

数字赋能  在生产链条上做“加法”

走进该公司煤质发运中心化验室内,煤质化验员梁秋红正小心翼翼地将煤样放入坩埚中,准备测定其挥发分。在她的工作台上贴着一张手写的记录表,密密麻麻标注着每个样品的编号、检测项目、时间节点及操作人员。

图为五举煤业煤质化验员正在对煤样进行化验

“我们通过对原煤灰分、水分、密度等关键指标的动态监控,根据实际数据灵活调整洗选方式,最大程度提升洗选效能,确保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煤质发运中心主任李军告诉笔者。

该公司结合煤层赋存实际情况,秉持“出好煤、洗好煤、卖好价”原则,从采掘工作面接续设计入手,持续优化工作面布置和开采顺序,进一步释放产能。

他们认真落实《关于开展煤质化验标准化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采制化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检测工作流程,严格检验标准,及时将煤质信息进行共享,确保煤质稳定合格。据悉,该公司通过精准优化压力、密度关键参数,实施中煤、煤泥掺配创效方案,提升产品附加值,今年以来累计创效约1773万元。

流程优化  在成本管控上做“减法”

在该公司选煤厂智控中心,一块巨型显示屏实时呈现着厂区各环节运行实况,人员操作轨迹、设备运行参数等数据动态流转、一目了然。

图为五举煤业选煤厂智控中心

该公司牢固树立“保煤质就是保生存”意识,强化煤质全过程监督考核,每日由专人盯靠工作面生产情况,每班进行工作写实管理,采取日通报、月考核方式,动态管控各项生产洗选工艺参数,及时分析产品质量,从源头把控煤质。今年以来,检查井下煤质管理问题65条,考核相关责任人6.7万元。

他们积极引导干部职工树立“人人皆是利润源”的思想认识,严格落实各项降介管控措施和避峰填谷政策,充分利用谷段生产、峰段检修,降低电耗成本,采取集中入洗、集中检修方式,减少启停车次数,降低合介泵启停期间频率,节约电费约50余万元,介耗从0.77kg/t进一步降低至0.75kg/t。

思维破局  在创新创效上做“乘法”

10月18日,在该公司产洗销运专题分析会上,与会人员围绕当前煤炭市场形势及产品结构展开研讨,力求结合客户需求,提高储运效率,保障产洗销动态平衡,实现效益最大化。

该公司建立“直供+贸易+长协”三级客户管理体系,每天组织召开产洗销运协调会,针对每天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研判,制定煤泥压滤系统扩容、矸石脱介筛扩容等关键性短板解决方案,多措并举提高入洗能力。

他们重点针对煤炭市场变动趋势,深入开展效益测算分析,深化客户关系维护与反馈机制,建立客户满意度调查制度,定期收集客户需求及建议,动态调节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服务质量,以服务保客户。今年以来,累计联合煤炭运销分公司开展市场及客户调研20余次。

图为五举煤业召开产洗销运专题分析会

他们积极落实“科技就是生产力”工作要求,通过建立激励机制,鼓励职工在工艺优化、设备改造等方面提出创新建议,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共同答好降本增效这道“效益题”。据了解,该公司先后完成《提高煤泥浓缩压滤效率》《改善刮板机运行工况提高转载效率》等QC成果和精益项目8项,其中《选煤厂降本提质增效管理实践》荣获山东省煤炭行业协会2025年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三等奖。

精准施策  在隐患顽疾上做“除法”

“煤中的水分含量过高会降低热值,降低煤炭密度,增加额外的运输成本。”走进该公司煤质发运中心学习室,副主任李丛正在讲解水分控制在煤质管控中的重要作用。

图为五举煤业煤质发运中心开展煤质管理业务培训

该公司将职工技能提升作为质量管控的有力抓手,常态化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开展煤质洗选、设备运行状态、重介质旋流器精准调整、浮选药剂添加等关键环节培训和月度技能比武竞赛活动,实现职工技能与洗选效率双提升。

此外,他们针对设备故障、老化等影响洗选效率的因素,定期组织开展全面排查和维修保养,对装车站油缸、除铁器、分流器等设备零部件及时维修更换,保障洗选发运全流程稳定高效。同时,组织安全专题教育、现身说法等形式,学习安全文件、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紧绷安全之弦。三季度累计开展教育学习64次,完成地磅周期性校验8次。

五举煤业深耕内部市场化,加强煤质管控,提升煤质“含金量”,以数字化的“智”、流程化的“精”、创新化的“新”、精细化的“细”,构建起降本增效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