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两名邵寨煤业青年志愿者来到综采工区中班班前会进行宣讲。在场职工认真听讲,并不时执笔记录要点。这是该公司深入基层宣讲“八大浪费”的一幕。
面对煤炭市场下行压力,邵寨煤业贯彻落实山东能源集团和西北矿业降本增效“八项硬措施”,坚持上下协同,通过表彰典型树立模范、积压物资精准调拨、创新小改小革等举措,在资源整合降本、高效创新增效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
树典型立标杆 凝聚思想共识
10月10日,该公司宣传干事丁苏染正在修改综采工区上报的维修班班长屈贺的降本增效个人事迹材料。据他介绍,他们已累计刊登三期“度危求进,提质增效”公众号专栏,引导大家向先进人物学习“修旧利废”新举措、“创新创效”新思路。

图为邵寨煤业职工屈贺对零件维修过程讲解
为了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该公司在集中表彰35名降本增效先进个人的基础上,通过内部公众号、宣传栏等多种载体,广泛开展降本增效先进事迹宣传,广泛传播各类先进典型的实践经验与工作亮点,引导干部职工将降本增效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水管连接处每秒浪费一滴水,一天就是0.05立方,一个月下来就1.5立方,一个采煤工作面就有近千余处接头。”这是该公司综采工区屈贺开展的“七个一”活动中的每周一讲,用身边人、身边事、具体数据算“经济账”,让节约不再是抽象口号,而是可感知、可践行的日常习惯。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开展降本增效专题学习20余次,政工人员与经营管理部人员赴基层区队进行形势任务宣讲80余次,普及了精益管理理念,凝聚了全员创效思想共识。
盘资源活库存,打通循环脉络
“废弃不等于无用”。针对一批即将报废的旧风门,该公司通防工区设施班班长路兴雷依据新作业区的安装尺寸,重新绘图、精准裁剪、再次组装,使原本闲置的旧风门“重获新生”,实现了从“废弃”到“新风门”的价值跃升。

图为邵寨煤业职工改造废旧皮带
仅在上半年,类似这样的旧风门改造就累计完成3套,直接节省采购费用达15万元。路兴雷的实践,成为该公司推动“修旧利废,材尽其用”的一个缩影。
为让物资调剂与积压清理工作落地见效,该公司出台专项激励政策,对主动上报积压物资、高效完成跨工区调配的班组,给予绩效加分与现金奖励。各工区梳理并上传积压物资清单,小到闲置的螺栓、电缆,大到未启用的液压配件、设备备件,均详细标注规格、数量及存放位置,由物资管理部门统一匹配需求工区,实现精准调拨。
这一举措有效盘活“沉睡资源”,减少新物资采购成本,切实打通资源内部循环的“最后一公里”。目前,该公司已成功盘活积压超过2年的库存材料价值217万元,同时盘活积压超1年的库存材料价值190万元。
微创新大效益,激发内生动力
10月9日,该公司运输工区“孔超创新工作室”内传来喜讯。历经半个月的攻坚,“井下高位翻车机阻车器传动组件”项目成功完成。

图为邵寨煤业孔超创新工作室职工钻研学习
今年以来,该公司以“孔超创新工作室”等特色平台为核心孵化器,持续为安全生产赋能、为降本增效开路,让“小改革”积攒“大效益”、“微创新”激活“新动能”,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从通防工区设计“大型风门”,到运输工区研制“井筒除锈装置”;从综采工区“循环冲洗小阀芯”措施,到机电工区实施变频电机“直供改循环”方案。一系列立足现场、面向实际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截至9月底,各区队征集1108条提案改善,创效69.8万元。
“我们以‘树典型’凝聚共识,以‘联共享’盘活资源,以‘微创新’激发动能,走出了一条贴合实际、富有成效的降本增效之路。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精益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全员创新,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让节约成为习惯、让创新成为常态,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注入持久动力。”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周长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