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甘陇高原大地在阳光照耀下,黄绿交织、层次分明。走进西北矿业邵寨煤业矿区,自动清扫车匀速驶过硬化路面,智能洗煤厂设备轰鸣运转,绿植覆盖的矸石场旁,几名职工正仔细检查新栽刺槐长势,黄土高原的沟壑间,一辆辆满载煤炭的货车正沿着盘旋山路驶向全国各地。
今年以来,面对跌宕起伏的煤炭市场行情,西北矿业邵寨煤业坚持超前部署、科学谋划,1至7月份,掘进进尺同比提高3.9%,商品煤单位成本比力争目标降低19.98%,生产精煤同比提高48.3%。这组数字背后,是传统煤炭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生动实践。
智能升级提效率
(图为邵寨煤业智慧发运系统)
“滴,请扫码装车。”8月20日,来自河南的运煤司机闫改平熟练地使用装车指令后,驾驶车辆驶入自动装车区,30余吨煤炭装载完成仅用时72秒。“以前装车要十分钟,现在全程手机操作,像加油一样方便。”闫改平说。
“我们每个仓下都安装有地磅,现在主要使用末精煤仓和块精煤仓的装车系统,已经实现自动装车功能。”该公司煤质发运工区党支部书记高山虎说。智慧运销系统投入使用后,装车环节全部使用电子提煤单二维码处理,实现了一次性精确装车,一辆拉煤车从进门到出门只需要10分钟,煤炭发运效率提升80%。
该公司还积极推进采掘机运通11项智能化系统全覆盖。智能化采煤工作面常态运行,采煤机自动截割率、跟机率达90%以上;远程控制与无人值守成常态,主运输皮带实现了智能机器人巡检,无人少人化步伐稳健;智能运输系统提速,“半小时运输圈”与智能仓储并举,物料“一站式”服务到位,煤炭生产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
绿色矿山筑底色
(图为环境优美的邵寨煤业矿区)
8月19日早上8点,在该公司煤场东南角,4台雾炮机定时启动,水雾瞬间笼罩煤堆。机电环保部部长刘华意掏出手机,扬尘监测APP显示PM2.5数值始终控制在30ppm以下。“储煤棚全封闭、车辆出矿必冲洗,现在能穿白衬衫巡检了。”刘华意告诉笔者。
沿着硬化路面向北,污水处理站正将矿井水变废为宝。深度处理后的清水经6台空压机机组注入浴室水箱,利用空压机余热满足职工洗浴需求,让企业告别燃煤锅炉。排矸场上,9000棵刺槐在三叶草丛中拔节生长。综合业务中心职工何世峰正带着人员补种树苗:“矸石场绿化率超95%,夏天野鸡都来做窝。”今年以来,该公司新栽200余棵果树,矿区空余地带全部实现绿化,昔日的“黄土包”披上了“绿衣裳”。
“矿区环境好、景色美、空气新,每天在这种环境下工作,心情都变得豁然开朗。”说起矿区的变化,该公司综掘二区职工焦意眉角含笑,乐不拢嘴。
源头控本不打折
(图为邵寨煤业扎实推进降本增效行动)
“这些都是井下回收的废旧材料,经过翻新改造又能复用了。上个月仅废旧锚杆改造这一项,就能节省新材料采购费用2万元。”8月16日,笔者来到该公司生产服务中心车间内,职工吕积元一边加工整形锚杆一边向笔者介绍。
面对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该公司以“降本、提质、增效”为突破口,对标全年单位完全成本再降10%的目标,完善“分解、执行、分析、监督、考核”五位一体预算闭环管控机制,将费用控降目标根据业务范围细化到部室、区队、班组、岗位,逐级落实控降责任。他们深入推动外围工程自主承担、小型设备自主维修、废旧物料循环利用等降本措施,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出血点”改造成降本增效的“效益点”。同时,他们深化“管理提效、资产提质”,持续开展清仓查库,及时清理超储积压物资,严格废旧物资处置制度,防止过量采购积压和材料领用失控。
据了解,自7月份以来,该公司共开展清仓查库工作3场次,盘活各类积压物资40余万元,相对可控费用同比降低21%。
创新驱动强筋骨
(图为邵寨煤业邀请厂家技术人员为智能化团队成员授课)
8月15日晚上9时,该公司创新工作室内灯火通明,采煤智能化团队仍在研究三角煤无人化智能截割技术与超前支护三机移架协同控制技术。
“我们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和手段,实现了对安全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数据监测和故障预警,保障了采煤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该公司采煤智能化团队负责人赵永雷说。2024年底,该公司2501工作面代表山东能源集团参加的“中厚煤层智能综采赛道”比赛,拿下全国采煤工作面智能创新大赛一等级的好成绩。去年以来,该公司获得2项发明专利、15个实用新型专利,多源灾害防治平台通过平凉市市级认证。同时,建成智能化示范洗煤厂,搭建“一个平台七个子系统”,生产效率提升30%。
暮色中的矿区,洒水车播放着轻音乐缓缓驶过。智慧路灯次第亮起,照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牌,为这个年产240万吨煤炭的企业,注入新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