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为破解降本增效难题,正通煤业派出一支由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贤波带队的“取经小队”,主动奔赴兄弟单位学习考察。他们的目标很明确,挖掘兄弟单位的“金点子”,将其转化为自家的“聚宝盆”。此行聚焦市场化考核、生产材料回收复用等内容,队员们带着问题出发,满载经验而归,核心目的在于将“他山之石”打造成企业降本增效的“利器”。
图为该公司维修人员自主维修设备
“确实大开眼界!”参与学习的机电管理部管理人员孝栋栋分享体会道,“兄弟单位在废旧物资处置复用、材料高效流转、维修费精准管控、电费优化这些‘细节’上,都有实招、有妙招,堪称一本为我们打开新思路的‘参考书’。”
面对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正通煤业将“一切成本皆可控”的理念深植于心。此次对标学习,正是为了精准“补短板”,寻找成本管控的“良方”。他们决心从顶层设计入手,寻求新方法,拿出硬措施,将学到的最佳实践“引进来”、落实下去。
图为该公司分专业各自研究降本措施
学习归来,行动迅疾。生产技术部副部长曹梦炫随即召集掘进工区的技术员进行研讨。兄弟单位创新的“工作面切眼大跨度扩刷”工艺令人眼前一亮,巧用支架解决支护难题,大幅减少了单体柱搬运的环节,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据曹梦炫介绍,他们已将此“源头降本”的思路形成制度,建立起每月两次的“设计优化会”机制,将根据现场实际,动态优化巷道断面、支护方案及施工量,确保每一米掘进都“算清成本账”。
机电专业则重点学习了兄弟单位的“系统性淘金术”,将废旧钢丝绳、托辊、管路、支护配件等,全部纳入规范化、常态化的“再利用图谱”,让废弃物料焕发生机。
图为该公司维修工将废旧物料重新复用
同时,针对井下高峰时段排水电费高昂的痛点,他们运用了“时间差”策略,专攻电价便宜的“谷段”排水。同时,在个别井下排水点加装了“侦察兵”自动浮球开关,在确保系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智能控制泵组启停,将排水作业大规模转移至电力低谷时段,实现精准“薅电价羊毛”。
“这次取经,实实在在地拓宽了我们的降本增效视野。”杨贤波感慨道,“特别是兄弟单位在‘市场化维修费考核’、精益化井下料场管理、安全库存管理等方面的成熟经验,直指我们当前的痛点,很多做法拿来就可以用,极具实践价值。”
降本增效,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永恒命题,更是搏击复杂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下一步,他们将学到的“真经”牢牢锚定,决心向内深挖潜力。一场围绕更“精”的管理、更“准”的考核、更“实”的作风的降本增效攻坚战,已然全面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