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公司名称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宣传
基层动态

逐绿前行 “含绿量”即“含金量” | 黄陶勒盖煤炭公司

王铭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07日

晴丝千尺挽韶光,沙柳摇曳新绿重。走进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毛乌素沙地的黄陶勒盖煤炭公司巴彦高勒煤矿,挺拔的樟子松绿意葱茏,水雾虹光下花草翠绿欲滴……这座成长在沙地褶皱中的矿区,如今以96%以上的植被覆盖率和矿区土地复垦率100%的“绿色”答卷,颠覆了传统煤矿的“黑色印象”,谱写了一曲生态“打底”、绿色“作谱”的和谐乐章。

“我们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坚定不移地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不断追求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共生共赢,在西北大地上续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和美丽画卷。”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孟鑫说。 

一直以来,黄陶勒盖煤炭公司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矿山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围绕矿井水循环利用、矸石充填项目、智能化赋能等方面探索资源化利用新途径,聚焦安全能力提升、作业环境优化、生产效率提高、劳动强度降低“四大目标”持续发力,让绿色低碳、安全高效成为矿井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图为黄陶勒盖公司清扫车正在清扫矿区)

每天清晨,在扫地车、垃圾清理车工作完毕后,洒水车缓缓驶来,对矿区道路进行喷洒,留下阵阵清爽。“我们配备洒水车、清扫车各2台,每天定时对矿区路面清扫、洒水抑尘,同时安装喷灌装置,对矿区及周边区域种植的云杉、樟子松、沙地柏、紫花苜蓿等2500余株绿植进行灌溉,现工业场地绿化面积已达到420余亩,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错落有致、色彩多变的生态效果。”该公司生态环保部部长乔艳平介绍。

他们在地面厂区运煤道路建设1280米长的防风抑尘网,安装喷雾降尘系统,全天24小时喷洒;煤场复磅处安装车辆压力自动冲洗装置,对进出矿运输车辆进行冲洗降尘;出矿运煤路设置篷布苫盖标准和限速标识,运煤车辆全部覆盖篷布,降低车速、减少承载量,有效避免了煤尘外扬,做到清洁化、无尘化生产运输。

 (图为该公司职工正在监测矸石充填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情况)

在持续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征程中,该公司深入践行“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投资2.7亿元建成了以“运、选、破、储、充”为一体的矸石充填项目,通过将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高效回填采空区,减少了开采引起的大面积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现象,实现了“煤矸石从哪里来再回到哪里去”的全新处置模式。

“我们采用智能化充填系统,有效解决煤矸石排放问题,正常生产单日充填量达2500余吨,兼具生态保护与安全生产双重优势。”该公司综采二区党支部书记、队长张元峰说。此外,该公司与属地环保公司签订了煤矸石综合利用合同,每年根据产矸量运输煤矸石至制砖厂或进行地质环境治理使用,今年以来积极外供30余万吨煤矸石,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图为黄陶勒盖公司智能管控中心)

走进该公司办公楼大厅,荣誉墙上罗列有全国煤炭文明煤矿、高新技术企业、绿色矿山、智能化示范矿井、鄂尔多斯市科技创新十强企业……

“通过调度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到井下生产作业动态,对现场安全生产状况和设备运行情况均了如指掌;智能管控平台可实时监测采掘、机电智能化系统、设备运行工况,为安全管理、减人提效、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撑。”该公司巴彦高勒煤矿调度室主任郑锋介绍说。

他们把打造绿色生态矿山延伸到井下,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融入煤炭采、运、销的全过程中,先后建成了1个智能管控平台、3个分控中心、3套大系统、10套子系统,取得了矿井智能远程供电、智能一键通风、智能井下排水等一系列智能化建设的成果,今年以来实施智能化项目4项,吨煤单位完全成本较上年同期降低超过了15%,在“智”领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