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正通煤业财务管理部副部长刘杰正仔细地对1-4月《2025年降本增效实施方案》任务清单,逐项检查8大项35个小项降本增效落实情况,进一步夯实降本增效成果,确保全年降本增效目标顺利实现。
今年以来,正通煤业锚定“经济运行稳健年”主题,聚焦材料管理、技术创新、劳动组织优化等关键环节,为企业内涵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我们将降本增效贯穿全流程,通过强化刚性预算约束与动态监控机制,确保年度总成本在年初预算基础上压减幅度突破10%,以精细化管理夯实企业内涵式高质量。”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张金魁说。
5月20日,笔者在掘锚一区施工的顺槽现场看到,风水管、锚杆等长材料整齐上架,螺栓、U型卡等小配件入柜存放,砂石堆成标准梯形并覆盖防水布……现场精益改善得益于该公司材料属地管理的实施。
图为正通煤业对井下物料进行整理
5月份,该公司结合当前形势修订完善了《材料管理办法补充规定》,构建起“属地管理+分类管控+严格考核”全流程体系,非施工区域按顶板管理片区划分“责任田”,解决以往管理盲区。针对7类材料制定“上台上架、入箱入柜、梯形存放、集中标识”等20余项存放标准,将材料成本费用与各专业、工区工资紧密挂钩,形成“节奖超罚”的激励机制。
“我们对存在材料损坏浪费的工区,按市场化工资考核,部门负责人以管理人员‘1+N’考核,如现场发现可复用材料却未及时拣选,或是搬家撤面后剩余材料超过3天未及时转走,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同时连带扣分。”两化融合办公室负责人韩通介绍,这些举措并非单纯的市场化考核,而是要通过制度约束,倒逼每个管理环节都精打细算,进一步杜绝材料浪费。
“我们要持续推进方案、系统、设备、工艺、组织、能耗六个维度的优化提升,以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积极推行‘一张图’设计,实现全要素流程整合,减少沟通成本、决策成本和试错成本。”5月24日,该公司工程师宋士康在召开设计优化会上强调。
图为正通煤业对顺槽进行优化
“过去一条巷道可能因地质变化反复修改设计,现在我们提前把‘功课’做在前面,让每一米进尺都‘算数’。”生产技术部副部长曹梦炫介绍。该公司掘进专业以“六个优化”为抓手,聚焦采区与工作面精准设计,通过设计5404工作面,简化巷道布置,将回风顺槽与回风顺槽辅运通道合并,实现“一巷多用”整合,减少无效进尺240米,节约成本支出384万元。
设计优化实行“精准滴灌”的同时,机电管理也做好“精打细算”。他们从电力成本管控发力,通过严格执行矿井排水避峰填谷制度,充分利用三盘区东翼采空区密闭后的清水自压原理,改变传统排水用电模式,节省排水电费50万元。
他们还严控生活用电成本,严查“长明灯”“违规电器”使用,明确宿舍及办公室在白天光线充足时禁止开灯,同时对地面工业广场照明实施定时关停,1-4月份生活用电节约电费9万元。
围绕施工提效降本,该公司将工序流程创新作为劳动组织优化的关键抓手。
图为正通煤业对3409工作面安装工程
聚焦3409工作面安装工程,他们通过全流程时序推演,对原有施工模式进行优化,依托专用安装通道施工和切眼全断面硬化,构建起多通道并行的立体化安装路线,实现多工序平行作业,有效规避设备运输和人工效率损耗,实现各作业环节无缝衔接,提前15天完成3409工作面安装任务。
在动态优化施工作业时间方面,TBM掘进二区则在设备回撤工程中,通过实行双头人车运输,减少人工步行时间,将“人等设备”的被动局面转变为“设备等人”的主动模式。同时施工人员根据设备运行节奏灵活安排工作,单日作业效率大幅提升20%。
生产服务准备工区则通过精准测算各施工区域人员通勤高峰时段,将分散车辆往返频次进行压缩,实行集中运输,形成2小时的运输“黄金空窗期”,人员运输效率提升50%。在做好运输的同时,他们还利用运输压减后的空余时间,主动承接井下水沟清淤、地面硬化等零星工程,推动作业人员从“专人专项”向“一专多能”转变,每月人工费用节省3万元。